“公正执法,神速破案”。7月8日,静宁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民警向记者展示群众赠送的一面鲜红锦旗。
城关派出所2023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一级派出所”,同年被评为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在该所成长起来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模范典型达109人。近年来,城关派出所已收到超百面锦旗,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承载着一段温暖的故事,见证了民警为民服务的初心与担当。
风险全面“过滤” 心结联合“会诊”
“警察同志我们又起冲突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3月16日,城关派出所民警接到上马村的杨女士一个报警电话。到达现场后,民警看到杨女士家中一片狼藉,经询问得知,该女子因与其丈夫张某,感情问题频繁发生争吵、互不相让,矛盾不断升级甚至双方大打出手闹到离婚地步。经过民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长达3个多小时的耐心疏导,夫妻双方终于认识到自己在处理家庭琐事中的错误行为,从而深刻反思自己的冲动与不理智,最终重归于好。
今年以来,城关派出所对辖区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摸排筛查。对涉及矛盾纠纷的警情,及时跟进了解情况,发现存在风险隐患的,第一时间开展风险评估,确保对各类矛盾纠纷警情做到快速反应、快速处置。同时,联合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村居干部、信息员、网格员等多方基层治理力量,做好矛盾纠纷处置回访和跟踪疏导工作,听取当事人对调解结果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工作闭环。截至目前,共分流处置非警务类矛盾纠纷1.2万余起,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4.5%。
“除专业职能部门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志愿者共治模式,延伸矛盾纠纷收集触角,充实矛盾纠纷化解队伍。”城关派出所所长杨永祥表示。
智慧警务赋能基层 科技提升实战能力
“发现可疑车辆轨迹重合!”5月22日,城关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的大屏突然亮起红光,民警通过“车行轨迹分析模型”发现,三辆外地面包车在多家汽修厂周边高频出现,轨迹吻合度达87%。经过办案民警精准部署,一举破获跨三省盗窃汽车三元催化器系列案,涉案金额达120万元。
系列盗窃案的快速侦破,智慧警务在其中发挥出巨大作用,这是静宁科技赋能实战警务的一个缩影。
站在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前,城关派出所辖区状况尽在观摩代表的眼前。在这里,民警不仅可以随时调取、即时抓取图像,还能对重点部位、场所实现视频站岗、鼠标巡逻。“小小指挥室”汇聚了公安信息综合研判平台,集成了“强大计算能力、海量数据资源、高度信息共享、智能应用服务、严密安全保障、警务运行支撑”六大智能系统。
据介绍,静宁县公安局已建成15个派出所标准化综合指挥室,通过数据入库、要素上图,精准高效指挥、精确分析研判、合理调度警力、监督执法勤务一体进行,综合实战能力大幅提升。科技赋能,让“小小派出所”插上了信息化腾飞的翅膀。
“一村一警”显威力 精准宣传筑防线
“广大群众听我讲,诈骗警钟要敲响;诈骗手段花样多,时刻提防别上当……”伴随着流利的快板,片老樊把法治小课堂开到田间地头、庙会、市场等重点区域开展反诈宣传,逐户上门签订《反诈承诺书》。
反诈之要,首在防范。今年以来,城关派出所创新推出“精准滴灌”式宣传策略,依托“一村一警”机制,将反诈宣传责任压实到23名社区民警、驻村辅警肩上,让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结合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进行讲解,让反诈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联合教育部门,在全县中小学校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 反诈一起走”系列活动。法治副校长进校园通过开设反诈课堂、组织主题班会、观看警示片、制作手抄报等形式,将反诈种子深植青少年心中,并通过学生辐射带动家庭,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良好社会效应。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