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武都区公安局全警动员,主动出击,将安全防线前移到公园、社区、河岸、水库等一线,通过高频次巡查、科技化监控、创新性宣教和源头化治理等举措,织密夏季防溺水安全网。
织密人防动态网
武都公安将警力最大限度下沉水域一线,民警顶着酷暑,携带救生圈、绳索等应急救援装备,沿着白龙江水域、各景区公园岸边进行地毯式、高频次巡逻。
“小朋友,这石头上的青苔滑得很,离水边远一点才安全。”7月13日,在姚寨沟景区的人工湖边,民警王理民一边巡逻,一边提醒一名游玩的孩子注意安全。孩子的母亲说:“要不是民警天天巡逻、提醒,我们带娃的心总是悬着的。”
打造技防立体网
在姚寨沟景区的人工湖畔,武都区公安局指挥中心的民警正通过屏幕严密注视着水面的风吹草动,一旦发现异常,无人机远程喊话系统能立即发出清晰警告。
不久前,正是依靠无人机巡航,民警及时发现了两名在无成人监护情况下靠近深水区的儿童,通过远程喊话及时制止,并联动附近巡逻警力迅速抵达现场,成功避免了一起潜在溺水事故的发生。
“以前靠两条腿跑,喊破嗓子也管不过来这么大的地方。现在有了科技赋能,我们能更快地发现涉水隐患,能及时阻止危险行为。”民警张利平擦了擦额头的汗,欣喜地说。
筑牢思想防护网
武都公安突破传统宣传模式,将宣讲阵地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民辅警利用农闲时分、傍晚纳凉之际,深入村头院落、社区广场,组织起一场场接地气的“防溺水安全院坝会”。民警结合真实溺水案例,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深刻剖析事故给家庭带来的难以挽回的创伤,唤起家长和孩子的强烈共鸣。
为了让知识更易记易懂,民警还将安全要点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同时创新引入情景模拟和有奖问答互动,有效提升了宣教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真正将防溺水安全理念植入人心。
堵塞监管漏洞网
武都公安特别注重家校协同,合力堵塞监护环节的漏洞。积极推动家长落实监护责任,做到“四知”,即知去向(孩子去哪里)、知同伴(和谁去)、知内容(去做什么)、知归时(何时回来)。
针对留守儿童等群体,武都公安联合学校、社区通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建立微信群每日发送安全提醒等多种方式,反复强调离校时段看护的重要性,督促家长切实承担起第一监护人职责。
夯实源头治理网
武都公安积极联合水务、乡镇等部门,对辖区内的河道、水库、池塘等水域进行全面风险排查,精准识别溺水隐患点。
在此基础上,武都公安有针对性地增设、加固醒目的安全警示标牌,并在危险区域加装必要的防护栏,确保重点水域安全防护设施全覆盖。通过系统性的物防建设,形成“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融合、相互支撑的闭环防护体系。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