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最近还有陌生电话让您转账吗?”
“多亏你们反复提醒,我手机早装了国家反诈中心 App!”
两天前,灵台县居民李阿姨接到“抖音客服”电话,对方以“开网店赚钱”为由实施诈骗,灵台公安反诈中心监测到异常后,立即指令社区民警小赵阻断联系。
今年以来,灵台县公安局以“陇风・反诈”专项行动为抓手,打好反诈宣传预防“组合拳”,把防诈知识送到夜市摊、麦场边、广场里,用“听得懂的乡音、看得见的提醒”守护百姓“钱袋子”。
6月27日,灵台公安民辅警深入辖区建筑工地开展反诈宣传。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摄
反诈宣传融入烟火气
“老板,收款码可要看好,陌生链接千万别乱扫!”6月29日晚,灵台县美食嘉年华现场,反诈民警化身“流动宣传员”,手持“夏夜享美食,防诈记心间”荧光标语牌穿梭于小吃摊间,将印有清凉饮品图案和醒目警示语的“夜市防诈秘籍”递到食客和摊主手中。荧光标语的提示与夜市烟火气交相辉映。
针对夏夜市民集中纳凉消费特点,灵台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抓住夜市“流量高地”,在黄金时段人流密集处设立“反诈清凉驿站”。驿站不仅发放传单,更通过趣味有奖问答、方言情景短剧模拟等互动方式,让市民在休闲中轻松掌握防骗要点。
小喇叭唱响反诈顺口溜
“阿姨您可擦亮眼,退款理赔要官网!大爷莫贪小便宜,天上不会掉馅饼……”7月1日傍晚,灵台县休闲养生广场,反诈民警宋丽永手持小喇叭演唱自创反诈顺口溜,接地气的词句引得纳凉群众驻足聆听,掌声笑声不断。
民警们支起“反诈夜市”小摊,将暑期高发的“冒充子女培训班缴费”“机票退改签”等套路编成情景短剧。“各位叔叔阿姨注意!孩子报的夏令营需紧急补费……”反诈女警史玲娟化身“老师”刚开口,带孙子的张阿姨立刻接话:“对对对!前两天我就差点信了!”引发群众讨论。
入夏以来,灵台公安组建“反诈宣传流动小分队”,利用清晨傍晚凉爽时段,高频次深入广场、社区、夜市,开展“短平快”宣传。截至目前,已开展宣讲30余场次,发放资料5000余份,现场指导3000余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民警辅警化身“反诈先锋”
“麦子金黄粒粒饱,汗水浇灌丰收好;骗子设下‘馅饼’套,守住钱袋最重要!”6月20日,星火乡蔡家塬村麦场边,社区民警于亚军操着方言,将“冒充粮商收购”“虚假农机补贴”等诈骗套路转化为老乡一听就懂的“土味”警示。
在独店镇秋射村,驻村帮扶工作队联合村委会推出“家庭反诈积分制”升级版,村民参加活动可积分兑换藿香正气水、花露水;带动全家注册反诈App并成功预警的,奖励草帽、镰刀等农具。“以前觉得骗子离得远,现在学知识还能换东西,划算!全家都成了‘防诈卫士’!”刚领到新草帽的村民老李笑着说。
从“单兵作战”到“全民皆防”,灵台公安的夏日反诈图景背后是“一村一辅警”机制的深化实践。全县200余名社区民警辅警化身“反诈先锋”,上田埂、入农户,实施精准宣传预防,推动全民反诈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灵台公安累计开展反诈宣传活动近150场,覆盖群众超2.5万人次,电诈发案率同比下降13.5%。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