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东乡县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一条涉及盗窃的行政案件因即将到达法定时限尚未办结,系统自动亮起“橙色”预警,全神贯注的案件监督岗民警立即启动督办程序,推动案件按时办结。——这仅仅是东乡公安民警办案中的一个日常切片。
去年以来,东乡公安面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深层挑战,积极构建严密“案件全流程监督机制”,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将监督贯穿案件“立、办、审、结”全链条,为执法权力套上“紧箍咒”,为公平正义铺设“快车道”。
据了解,东乡公安于2024年底设立集约化“接报案中心”,赋予其案件“统一入口”与质量“首道闸门”的关键职能。中心对全局所有案件进行扎口管理,从接报案环节即启动监督程序,依托闭环管理系统对案件基础信息、证据规格、法律适用进行专业审查。系统自动识别风险点并触发“红、黄、绿、灰”四色预警,使超期、瑕疵无所遁形。中心运行以来,有效拦截程序瑕疵、证据不足等“带病”案件近百起,源头预防功效显著。
民警在讨论案件。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马文龙 摄
针对重大疑难或易引发争议案件,在办案单位层面全面推行“法制员前置审核”与“领导集体议案”双保险机制。法制员深度嵌入办案流程,对案件定性、强制措施适用等关键节点提供即时专业支撑。对于复杂或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提交集体会议充分研讨、共同担责。去年以来,该机制成功规避了多起定性争议案件风险,确保重大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
今年5月,在评议中对一起马某某等人殴打他人案件时,特邀监督员提出监督意见并督促办案单位整改,办案单位迅速按要求立即整改,使得该案再审胜诉。
外部监督是规范执法的关键一环,东乡公安创新推出开门机制,通过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社区群众代表担任特邀监督员,对在办或已结案件进行评议。特邀监督员制度有效拓宽了监督渠道,让执法工作始终置于阳光之下。
据东乡县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监督效力贯穿始终,该局成立“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定期研判执法突出问题,并依托智慧闭环系统对每一起预警案件进行跟踪督办直至整改销号。同时建立执法巡查每周通报制度,定期“晾晒”常见执法瑕疵、共性问题及整改情况,形成“监测-分析-反馈-整改-提升”的严密监督闭环,办案效率全面提升。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