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上升,不少群众选择来到水边消暑。为有效预防溺水事故发生,保障群众生命安全,陇南市公安机关通过强化排查整改、巡逻防控、应急演练等举措,全方位构筑水域周边安全屏障。
强化排查整改 消除安全隐患
“这边一定要安装警示牌,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处置突发情况。”近日,徽县公安局嘉陵派出所民辅警对嘉陵江漂流区域进行安全检查。
入夏以来,陇南市公安机关各派出所联合属地乡镇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辖区河流、水库、池塘等重点水域开展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检查水域周边防护设施稳固性,核查救生圈、救生绳等救援设备配备情况,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会同相关部门及时督促整改。持续加强对溺水设施的排查与维护,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提升重点水域的安全防范能力。
强化巡逻防控 预防源头事故
6月20日,宕昌县公安局竹院派出所民警在巡逻时,发现辖区河流中有多人游泳,立刻劝离游泳者。
陇南公安将水域巡逻纳入夏季巡防重点,积极践行“主防警务”理念,建立“定点巡守+定线巡逻+动态盯守”三位一体防控模式,对白龙江水源保护地、一河两岸等重点水域开展全天候、高频次巡查,在重点水域采用“车巡+步巡”相结合,及时制止在危险水域玩耍、游泳的群众,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溺水安全防护网。同时,与消防救援、医疗卫生等部门建立快速响应联动机制,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第一时间联动处置,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强化应急演练 提升处置能力
6月16日,随着模拟极端强降雨天气的警报拉响,文县公安局各派出所联合辖区乡镇相关单位开展防汛实战演练。从险情接报到人员疏散、溺水人员施救,各环节紧密衔接、有条不紊,为应对涉水突发事件积累了经验。
为全面提升涉水警情处置效率,陇南公安紧盯实战需求,定期组织民辅警开展实战化救援演练,通过模拟落水、溺水等突发场景,学习正确的救生衣穿戴、救生绳和救生圈使用方法,掌握溺水人员救援技巧,重点训练快速反应、协同配合和科学施救能力。同时,不定期围绕抛绳救援、救生器材使用、心肺复苏等科目开展训练,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救得下”。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