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核桃树结出“平安果” ——礼县公安“小网格”激活基层治理“大能量”

发布时间:2025-06-27 09:09:18     来源:甘肃法治报

  每年这个时节,礼县城关镇磨石村老张家的核桃果和落叶就会“越界”落到邻居老王家的院子里。不久前,两家因这棵核桃树引起的小摩擦眼看要升级。礼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磨石警务室民警王田得知情况后没有贸然介入,赶到现场后对着核桃树拍下照片,指尖轻点,将情况精准“吹哨”到了“网格智理”平台。

  这声“指尖哨响”,瞬间激活了一张无形的治理响应网。不到半小时,佩戴不同标识的身影汇聚树下:网格员小王带着绿化管理规定来了,村委会主任带着修剪工具来了,热心“和事佬”刘阿姨带着两家往日的暖心记忆来了,社区特邀的“法律明白人”也带着专业建议来了。

  一场由民警王田主持的“核桃树下的议事会”就地召开。

  “两位叔叔,平台把咱们村的‘最强大脑’都聚齐了,今天敞开心扉,把这‘核桃结’变成‘和谐果’!”王田笑着开场。

  没有针锋相对,只有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没有硬性裁决,只有柔性的疏导和劝解。半小时后,两人握手言和,相约一起摘核桃。

  这起因核桃树引发的纠纷温情“破冰”,正是礼县公安局深化“网格+”治理模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激发内生动力的一枚生动“切片”。

智慧赋能 “一网情深”解民忧

  “过去靠腿跑、靠嘴磨,现在‘指尖吹哨’,力量秒到。”王田展示着“网格智理”平台。

  这个“智慧大脑”实现了“指尖吹哨,多元报到”:居民、网格员、民警发现问题,一键上报,平台智能分析、精准派单至最优处置力量(民警、网格员、物业、专业调解员或职能部门接口),响应速度以分钟计。值得一提的是,平台深度整合多源数据,运用AI绘制社区“平安态势图”与“风险预警图”,真正实现了“矛盾纠纷未诉先办”。

  从上报到解决,“受理-处置-反馈-评价-考核”全流程闭环透明,确保“事事有回音”。

多元共治 “调解联盟”化心结

  核桃树下的“圆桌调解”,是网格内强大“吸附力”的一个缩影。礼县在每个网格都建立了由民警牵头、“法律明白人”(社区干部、党员骨干、律师)与“乡贤能人”(退休教师、老党员、楼栋长)共同组成的“调解联盟”。前者提供法律政策支撑,确保调解依法依规;后者善用“情理俗”巧解心结,形成“法理情”融合化解矛盾的独特优势。

  同时,平台还能根据纠纷类型推荐或指派专业调解员。在每月举办的“圆桌座谈”“案例复盘”持续提升队伍能力,确保“小事不出格,矛盾不上交”。创新设立的“平安积分”更是一剂“强心针”:居民参与调解、举报隐患、巡逻值守等均可获积分,在社区“积分超市”兑换服务或实物,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激活了自治“一池春水”。

群防群治 “平安义警”守家园

  走出调解现场,王田在巡逻路上总能看到醒目的“红袖标”。他们是活跃在社区的“平安义警”——一支由老党员(政策宣传员)、老教师(矛盾调解员)、老模范(民情联络员)、热心店主(街面信息员)、物业保安和快递小哥(流动巡逻员)组成的“五大员”志愿者队伍。

  在民警的指导下,他们深入开展邻里守望、治安巡逻、防范宣传,成为社区无处不在的“流动探头”和“平安哨兵”。

  “民警力量有限,群众力量无穷。街坊邻居聊聊天,线索就来了!”超市杨老板作为“信息员”深有感触。同时,“指尖警务室”(网格警务微信群)让政策咨询、安全提醒、线索举报“一键直达”民警,实现“服务零距离、互动全天候”。

  成效是最响亮的答卷。深化“网格+”治理以来,礼县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8%,95%以上的邻里纠纷在网格内成功化解,依托“平安义警”提供的线索破获案件数同比提升16%。看着重归于好的老张和老王,还有那些守护家园的“红袖标”,王田深有感触:“科技让信息跑得快,但真正让治理‘活’起来的,是人心。当民警、网格员和每一位居民真正‘融’在一起,都愿为家园出力,再小的‘格’也能汇聚成守护平安的‘大能量’。”

  从一棵核桃树纠纷的温情化解,到整个社区治理生态的焕然一新,礼县公安创新基层治理的实践深刻证明:治理的智慧在基层,力量在民间,活力在机制。以科技赋能为翼,以多元共治为基,以警民同心为魂,将服务的根系深扎网格,让治理的触角直抵人心,方能织就一张共建共治共享、牢不可破的“大平安”之网,让平安幸福的果实,挂满每一个角落。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