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辅警经常性走街串巷、走村入户,用土话乡音讲解法律知识,以包容理念化解矛盾纠纷……近年来,张家川县公安局在探索打造“智慧警务”“主动警务”的同时,将民族团结工作巧妙融入服务群众及矛盾纠纷化解全过程,以法治力量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筑牢社会稳定的坚固防线。
“智慧警务”让平安伴身边
走进张家川县公安局街面警务站,大屏幕实时跳动着各类数据。这里是张家川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每天开展城区巡逻的“中枢神经”。
“街区内有多少人员、哪个区域人多、哪里需要增派警力,看大屏一目了然。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实现警力可视化部署,靶向调度巡逻民警,实现迅速响应、快速处置。”特巡警大队工作人员介绍说。
此外,按照“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有警处警、无警巡控”的工作要求,西城区警务站以商贸繁华区、行政广场等治安复杂的区域和路段为重点,采取“步巡+车巡+定点+无人机巡”执勤方式,全天候开展巡逻守护。
据介绍,张家川县公安局以织密织牢城区治安巡防网为抓手,集合各种信息和技术资源,着力打造“应急处突、巡逻防控、打击犯罪、警情处置、便民服务、窗口宣传”六大功能为一体的智慧街面警务站。
“主动警务”筑牢平安基石
“红茶绿茶柠檬茶,借款转账需核查”“苹果芒果火龙果,哄你汇款是恶果”……近日,城关派出所民警走进辖区超市,用诙谐幽默、朗朗上口的反诈骗宣传标语向群众讲解反诈常识。
群众饶有兴致地朗读着反诈标语,还不忘拍照分享给亲朋好友。
城关派出所针对不断翻新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推陈出新、别出心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反诈萌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交流,将反诈宣传融入百姓生活。
据介绍,张家川县公安局各基层派出所立足公安职能,深耕主动警务,民辅警通过上门走访的形式挨家挨户走进群众家中,向广大居民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广泛摸排化解各类矛盾风险,解决群众诉求。围绕学校、医院等重要部位以及人员密集场所和治安复杂区域,加大警力投放,提高巡逻密度频次,动态调整设置巡逻路线,提高见警率、管事率。
“警调对接”解决群众诉求
今年4月,张家川县公安局连五派出所充分发挥“警调对接”机制,成功调解一起因电线杆损毁引起的民事赔偿矛盾纠纷。
工作中,张家川县公安局突出“警格+网格”联动工作优势,民警与网格员紧密合作,对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整治。派出所向同级综治中心及时推送矛盾纠纷信息,综治中心联合派出所及其他相关部门,分类处置各类矛盾,对重大纠纷落实多方联动化解机制,一般治安类矛盾就地解决,对特殊人员异常行为进行评估管控,形成了严密的矛盾纠纷化解防护网。
同时,探索形成矛盾纠纷“红黄蓝”三色分类法,当场化解无风险的列为蓝色低风险,一个月回访1次;上级部门指令及需移送其他部门进一步跟进化解的列为黄色中风险,一季度回访3次;具有重大隐患及重复报警的列为红色高风险,跟进回访半年3次,形成了排查、化解、回访的工作闭环,完善了“警调对接”工作流程,打造维护和谐稳定的“新样板”。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