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期间,走进素有“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美誉的麦积山大景区,随处可见的警察来回穿行在景区内,守护着美景胜地的平安。
连日来,天水市公安局麦积分局麦积山大景区派出所的民辅警们,耐心地为游客指引乘车路线、景区方位,耐心解答游客遇到的各类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助力游客旅游安心。同时,他们在各个景区开展巡逻防控,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让游客感受到麦积山下不一样的“警”色。
5月31日,麦积山大景区派出所辅警为游客耐心解答问题。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摄
“码上吐槽”实现“接诉即办”
在麦积山大景区,游客们惊喜地发现,景区内的标识牌、警务站都张贴着醒目的“码上吐槽”二维码。
“‘码上吐槽’服务打破了传统沟通壁垒,游客扫码即可进入反馈平台,无论是对景区治安管理的建议,还是旅途中遇到的突发问题,都能随时提交诉求。”麦积山大景区派出所所长董瑞瑞告诉记者。
5月31日,一游客不慎将装有重要证件和现金的背包遗失,这名游客通过“码上吐槽”提交求助信息后,派出所民警迅速行动,通过走访周边商户等举措,2小时就找到了游客的背包。
据介绍,麦积山大景区派出所建立起“码上吐槽”“接诉即办”机制,确保30分钟内响应游客需求,高效处理各类问题。自上线以来,平台已累计处理游客诉求120余件,满意度达98%。
“‘码上吐槽’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平台,更是倾听民意、优化服务的窗口。”董瑞瑞说,根据游客反馈,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强重点区域巡逻防控,完善应急救助机制,这样才能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
如今,“码上吐槽”已成为麦积山大景区一张亮丽的名片,让游客感受到“有困难,扫个码,警察就在身边”的安全感。
“旅游警务”提供贴心服务
“你好,麦积山大景区除了麦积山石窟还有哪些景区可以游玩?”6月1日,一名外地游客在到麦积山石窟广场咨询大景区派出所副所长王婷。
“除了麦积山石窟,您还可以就近到仙人崖等景点……”王婷详细向游客介绍。
麦积分局在麦积山大景区打造了细心、真心、热心、贴心、暖心的“微笑警务室”和“警务工作站”“警民驿站”等新型警务模式,游客有需要可第一时间求助或咨询民警。
同时,在麦积山大景区关键区域和醒目位置设置了5个“阳光警务亭”,警务亭四面都是玻璃,随时排查发现突发情况,及时介入开展处置,与游客“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实现警务前移、主动预防等“警随景动”的旅游警务新模式。
记者留意到,“阳光警务亭”内部除配有巡逻防控必需的警用装备以外,还备有雨伞雨衣等便民用具。
不仅如此,麦积分局在麦积山大景区派出所还构建起麦积区全域旅游综合治理服务1个中心,主动了解游客需求,实现户政、出入境、车驾管业务一窗通办。同时,巡逻防控随景伸缩,按游客比例科学调配,遇紧急情况迅速反应,利用语音播报、急救设备支撑等开展服务救助。
“三借三让”巧妙化解矛盾
“没有经过我同意,你为什么给我拍照。”5月31日,在麦积山石窟广场几名外地游客正在兴致勃勃地欣赏美景,而其中一名游客一番指责打破了原本的平静。
原来,几名游客在欣赏美景时,石窟广场一名专业拍照人员顺手拍了一张照片,向其中一名游客推销时,该游客以侵犯其肖像权为由提出指责,双方发生矛盾。
大景区派出所值班民警了解这一情况,迅速到达现场,民警果断启动借力调处机制,先稳定双方情绪,随后邀请现场几位热心游客作为见证者,同时,联系景区工作人员,对拍照者提出批评,在多方的共同劝说下,拍照者认识到自己没经过对方同意就擅自拍照的错误行为,向该游客诚恳道歉,该游客也接受道歉,在借力调处模式下双方矛盾顺利化解。
据介绍,麦积山大景区派出所巧妙运用借景抒情、借古喻今、借力调处及先让游客、智者先让、景区让利的“三借三让”工作法,引导游客理性对待纷争,成功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