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古浪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用一套自创的“全、准、稳、实、密”五字诀,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精耕细作,织就了一张“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的基层和谐网。截至目前,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40起,化解率高达 95%。
“全”字当头 脚步丈量的隐患“扫描仪”
多问一句、多记一笔、多看一处——民警马军山的“三多”工作法,让中心绿地广场的噪音纠纷消弭于萌芽。派出所构建“警格+网格”联动体系,80余名楼栋长化身信息前哨,30本动态管理档案记录纠纷脉络,“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精准捕捉婚恋、债务等潜在风险,实现“隐患发现于走访、问题解决在源头”。
4月16日,民辅警与群众围坐交流,了解需求并开展法治宣传。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冯兴鹏 摄
“准”字为要 抽丝剥茧的矛盾“诊断仪”
“这次争吵因一起发生于十年前的宅基地积怨而起。”每周研判会上,案例分析图总能直指要害。通过“日排查、周梳理、月研判”机制,派出所从矛盾性质、当事人性格等维度“精准画像”。今年锁定高风险纠纷1起、中风险5起,成功将一起牵扯历史积怨的邻里冲突,化解在“民转刑”临界点前。
“稳”字托底 柔性调解的温度“转换器”
“先喝杯茶,咱们慢慢说。”民警老赵的调解室里,一杯热茶往往是化解矛盾的起点。面对持刀对峙的租金纠纷当事人,派出所首创“冷却—渐进”调解法,即先让双方冷静两日,再联合律师用“情、理、法”三维疏导。今年,11起“跨年积案”通过这种“柔性疗法”迎刃而解,当事人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
“实”字生根 闭环回访的民心“粘合器”
“李大爷,调解协议履行得咋样?”调解第7天,民警小张的回访电话总会准时响起。“7+15+30天”跟踪机制下,派出所不仅追踪协议履行,更关注“心结”是否解开。在回访一起宅基地纠纷时,民警发现双方“面和心不和”,便组织“院落恳谈会”,让两家人在包饺子中重叙邻里情,真正实现“事心双解”。
“密”字筑防 隐私守护的司法“安全网”
“您的隐私,我们全程保密。”在涉及未成年人的家庭纠纷调解中,民警小周将当事人带入办公室,从全员签订《保密承诺书》,到敏感档案“双签字”管理,为婚恋纠纷、家庭矛盾设下“保密结界”。去年,一起未成年人欺凌纠纷因保密到位,得到当事人家长的高度认可:“你们保住的不只是孩子的尊严,更是一个家庭的未来。”
城关派出所的“五字诀”里,藏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土化密码,找到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最优解”。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