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陇南公安交管部门因地制宜,构建了符合陇南实际的车驾管服务新模式,推出了多项有温度的举措,落实了多项暖民心的行动,打造了“流动车管所”,将车驾管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破解了车驾管业务办事难的困局。
改革创新
破解车驾管业务办事难困局
“流动车管所”作为陇南公安交管部门深化公安交管行政服务改革的创新实践,立足于陇南偏远山区群众进城办事不便的地理困难和企业批量办理车驾管业务成本高、耗时长的问题,以“老百姓家门口的车管所”为服务品牌,通过上门服务破解群众、企业车驾管业务办事难的地理困局,成为了陇南车驾管服务新模式下重要的延伸服务举措。
车管所民警为西和县万通客运公司办理批量车辆转移业务(2024年6月28日拍摄)西成分所供图
据统计,“流动车管所”运行2年多来,已累计行程1.8万公里,上门为32个乡镇、20家企业、8家机关单位上门提供查验、登记、制证等“一站式”车驾管服务,受益群众达3万余人,为企业批量服务节约经济成本超10万元。
柴温威是西和县万通客运有限公司负责人,去年7月,他借助“流动车管所”为165辆出租车办理了牌照。“以往,我们得把所有车辆开到车管所进行办理,这一来一回,路程超过180公里,过路费和油费每辆车就得花费200元。而且,这么多车辆集中转运,还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柴温威对“流动车管所”的便捷服务深有感触。
如今,“流动车管所”提供的上门服务,不仅省去了这些麻烦,还为每一位出租车司机节省了一天的运营时间,让他们能够多跑几趟活儿,增加收入。柴温威不禁感叹,“流动车管所”切实为像他们这样的大型客运企业解决了大难题。
更新换代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服务
陈旧滞后的移动警务终端设备导致响应速率滞后,引发业务办理卡顿、数据同步梗阻的无奈和设备罢工的窘迫,既让“数据多跑路”的承诺在“最后一公里”失速,也让群众对“家门口车管所”的期待在数字化浪潮中遭遇现实落差。
一名客运公司公交车司机打趣道:“流动车管所的上门服务措施确实好,就是办业务的电脑有点太慢了,和我在大街上时不时碰到堵车一样慢慢吞吞、走走停停,超过10年的老旧警务终端,在业务高峰期时系统频频崩溃。”
4月16日,华为移动警务终端代理商工程师应邀来到陇南,就信创版移动警务终端与“流动车管所”设备进行适配技术调试。
此次“流动车管所”设备软硬件与国产华为新版移动警务终端信创操作系统的完美适配,打破了制约“流动车管所”服务效能提升的瓶颈,为“流动车管所”高效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让群众、企业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
“‘流动车管所’是‘专业+机制+大数据’下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具体实践和创新成果,走出了陇南‘固定服务为支撑,流动警务为延伸’的特色路径。此次适配技术调试工作的成功,标志着流动车管所在科技赋能、优化服务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在秦巴山脉间架起了一座连通现代警务与民生需求的‘云端桥梁’。”陇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西成分所所长刘彦军表示。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