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如果不是你们耐心地做工作,解开我们夫妻之间的矛盾,我们这个家可能早就散了……”近日,市民刘先生在武都区综治中心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表达感激之情。
这是武都区公安局深度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武都区公安局积极响应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选派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民警常驻综治中心,并联合其他常驻部门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信访接待等工作,构建起公安、法院、司法、信访、政务等多个部门紧密协作、融合办公的工作模式,持续释放出强大的社会治理效能。
“我们不是简单地把部门、人员搬进来,而是通过‘警调对接’‘日会商、周研判、月调度’等联勤联动机制,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武都区公安局警调对接中心负责人秦宏伟介绍说。
在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践中,武都区公安局联合综治中心,不断深化“警调对接”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力量,推动矛盾纠纷联排联调、多元化解。同时,制定了矛盾纠纷分类处置流程,对家庭、邻里、劳资等纠纷采取“红黄蓝”三色分级管理。其中,红色纠纷代表着高风险、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纠纷。这类纠纷一旦出现,由综治中心牵头,多部门24小时联动处置,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避免激化升级。2024年,通过联勤联动和快速响应机制,警调中心协助综治中心成功处置矛盾纠纷2430起,其中化解高风险矛盾15件,化解率达97%,将许多可能升级的矛盾扼杀在了萌芽状态,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林玉真是一名有着十多年社区警务工作经验的老民警,派驻综治中心工作一年多以来,他感受颇深:“以前是发生了矛盾再去调解,我们的工作很被动,现在我们能够主动出击、提前预防。”
这种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的转变,得益于综治平台与公安大数据平台资源的双向互联互通。公安机关通过综合研判,将影响平安建设的矛盾风险信息第一时间推送同级综治部门,综治部门发出“哨声”,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多方力量协调联动处置;综治中心网格走访、矛盾化解等工作中,发现治安方面苗头性、倾向性信息,第一时间告知辖区派出所,为公安机关实施精准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