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家岘乡地处会宁县东南部,素有“鸡鸣三县”之称,治安形势较为复杂。20年前,刘德胜便踏上这片土地从事公安工作,他从一个分不清糜谷和莜麦的年轻民警做起,逐渐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如今已担任会宁县公安局党岘派出所所长,已成为一个能闻着炊烟辨户口的“活地图”、一个在黄土高原上播种平安的“耕耘者”、一个在梁峁深处服务群众的“解忧警长”。
用铁脚板丈量一方平安
2021年初秋,党家岘乡街道接连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接警后,刘德胜带着民警连续奋战三天两夜,走访摸排、调取视频资料、顺线追踪。最终,他们在一处荒僻的山沟里将犯罪嫌疑人马某抓获归案,追回了被盗财物。
当失主们领回失物时,一位老人紧紧握住刘德胜的手说:“刘所长,有你在,我们心里踏实!”
这样的案子,刘德胜破获了3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但他更在意的是如何防患于未然。他带领民警构建起“点、线、面”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发动群众成为“平安哨兵”,让盗窃、诈骗等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
“在农村,破案不能光靠技术,还得靠脚板。”刘德胜说,只有走遍每一寸土地,才能真正守护好这片乡土。
总结出“五步调解法”
在党岘派出所,家长里短的纠纷占了警情的大半。老张家牛羊啃了李家的苜蓿,王家兄弟为了宅基地争执……这些看似琐碎的矛盾纠纷,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演变成更大的冲突。
刘德胜总结出一套“五步调解法”——请乡贤评理、邀律师说法、找干部见证、签协议留底、定期回访防反复。这一方法让98%的纠纷在村内得以化解。
去年深秋,大寨村两兄弟因宅基地边界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抄起了铁锹。刘德胜赶到时,两家人正隔着院墙对骂,墙头新砌的泥印子还渗着水。他没有急着讲法律,而是把兄弟几人请到他们九旬老父亲的炕头上,泡上一壶罐罐茶,聊起了家常。
“你们小时候,你爹带着你们一起种地,兄弟几个齐心协力,日子才越过越好。现在为了一堵墙,值得吗?”刘德胜的话让兄弟俩低下了头。最终,在村干部和乡贤的见证下,两家人达成协议,握手言和。
“在农村,很多矛盾都是日积月累的,光讲法律不行,还得讲情义。”刘德胜说,坐在炕头上,喝一碗茶,把话说开了,心结也就解了。
让法治阳光照进每个角落
每周五下午,党岘中学的孩子们都会伸长脖子盼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刘德胜又来上安全课了。他的课没有枯燥的法律条文,而是把防溺水、防诈骗、防校园霸凌等知识编成情景剧,让孩子们在笑声中学会保护自己。
去年夏天,正是靠孩子们学到的防溺水知识,三名准备去水库游泳的少年被同学及时劝阻,避免了一场可能的悲剧。
“农村的孩子安全意识薄弱,多讲一次,可能就少一起事故。”刘德胜说。
除了校园,他的身影还出现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秋收时节,他的警车后备箱里总是塞满反诈宣传册;春耕时分,他一边帮老乡扶犁,一边提醒他们警惕电信诈骗。农户老周的手机里存着17条刘所长发来的反诈视频:“上次要不是他提醒,我差点就把养老钱转给骗子了。”
暮春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爬上华家岭的梯田,刘德胜又踏上了熟悉的山道。藏蓝的警服被朝阳镀上一层金边,他的背影渐渐融入晨光中。20年坚守,他把平安的种子深植在这片黄土高原上,让法治的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胡庭瑞)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