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银市会宁县钟鼓楼社区,社区民警李春彦的手机里存着378位居民的联系方式。她的微信步数常年霸榜朋友圈,日均2万步的轨迹串联起商铺、民居和街巷,像一条流动的“平安线”。这是白银市公安机关夯实基层警务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抓实抓细“派出所主防”职能,让更多警力“沉”下去,让智慧警务赋能基层警务,让更多百姓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共同守护平安美好生活,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警力沉下去 矛盾浮出来
“警察同志说得在理,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们各退一步!”3月26日,在高崖村的温室大棚内,靖远县公安局北湾派出所驻村民警和农户围坐一圈,几个马扎、一壶热茶,不到半个小时便化解了一起因灌溉用水引发的纠纷。
“我们推行社区警务专职化,让社区民警的工作模式从‘下社区’升级为‘在社区’,面对百姓的家长里短、矛盾纠纷,民警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随时解决群众诉求,用行动赢得信任。”北湾派出所所长张育俊说。
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大力推动“一村一警”、社区民警专职化进程,758名驻村辅警如同灵敏的“移动雷达站”,时刻监测基层动态;279名进入社区班子的民警恰似人体的毛细血管,深入渗透基层,实时感知社会肌体的细微变化。这种“警力+民力”的深度融合,有效破解“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基层治理难题,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数据跑起来 服务快一步
3月17日15时许,白银市公安局平川分局兴平路派出所接到张先生求助,称自己73岁的老父亲走失了。民警迅速行动,线上借助大数据平台,线下展开细致排查,在科技助力与传统排查的紧密配合下,成功找回老人。
如此高效出警、快速侦办案件,离不开“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全市公安机关通过“雪亮工程”与“一标三实”系统的深度融合,民警能精准锁定治安复杂区域。但科技赋能没有削弱传统工作法,反而让“脚板警务”更显智慧,使科技的温度在基层治理中持续释放。
“借助大数据平台,通过手持警务通,我们可以实时摸清社区人、房、物、单位等方面的动态情况,还可以与网格员保持联动,哪里有井盖破损、哪栋楼门的灯不亮了、谁家吵架闹矛盾,随时都能掌握。百姓的事儿了解得更清楚,解决得更快了。”民警王凯说。
志愿“广”参与 治理“稳”根基
746个治保组织、182个平安类社会团体和5994名群防群治人员,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共同编织成数字时代的“平安星座”。
全市公安机关创新推出“社区民警+辅警+协管员+消防宣传员+综治员+禁毒员+物管员”的“一警六员”警网微格服务管理模式,建立了由社区民警指导,司法助理员、综治员、网格长和热心群众参与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新机制,在矛盾纠纷调解现场上演“多元方程式”的智慧碰撞。这种“专业警力+社会细胞”的共生模式,让基层治理真正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
去年,白银分局西区派出所辖区冬天的供暖纠纷化解堪称经典案例,当28户居民与物业陷入僵局时,社区民警联动司法调解员、退休律师、热力公司技术员搭建“专业警力+社会细胞”体系开展工作,在锅炉房现场测算数据、在楼道口释法说理,最终促成阶梯式解决方案。这种“把会议室搬到矛盾现场”的实践,让85%的纠纷在萌芽阶段便悄然消解。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胡庭瑞)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