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110接警员。兰州新区公安局供图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瑞军 摄
365天,天天有人在岗;24小时,时时有人守护。兰州新区公安局合成作战指挥中心110接警台,接警员绝大多数是女性,她们用真诚倾听群众诉求,用热线连接社会冷暖,日夜守护着万家平安。
“有警必接、有危必救”。2024年,兰州新区公安局110接警台共接听报警电话11.36万通,“零差错”派警2.26万起,快速调处各类纠纷8000余起,通过研判、调度、联动及时帮助找回走失人员327名,让市民群众的每次呼入都得到满意回应。今年2月28日,接警台荣获2024年度“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春风化雨 做老百姓的“知心人”
2024年10月3日,一名游客报警称,其上午乘坐出租车到达新区后将行李忘在出租车上,事后才想起,记不清出租车相关信息。接警员详细询问游客到达时间节点,随后根据视频研判掌握了出租车信息,通过有关单位联系车辆司机,游客将行李取回。
面对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和纷繁复杂的警情,接警员沉着应对,妥善处置。大家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让群众的每一次呼入都得到可靠的回应。
兰州新区公安局110接警台还坚持警情回访制度,征求报警群众对110接警台和处警民警在接处警方面的意见,通过积极对接三大运营商,明确了兰州新区110、122行政边界归属,接警效率进一步提升,实现全年“零差错”“零投诉”。
工作之余,接警员们一起交流学习。兰州新区公安局供图
将心比心 做求助者的“暖心人”
2024年2月8日16时,110接警台接到一女子报警称,想给110说点心里话。接警员耐心倾听,从细微的语气中发现该女子可能存在轻生想法,接警员一边安抚,一边通过言语细微之处判断锁定人员位置并指派民警前往处理,当电话另一端听到民警的声音,接警员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因发现处置及时,民警抢在危险发生之前夺下女子手中的刀片,也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在工作中,接警员强化岗位责任和服务意识,面对群众的各类紧急求助,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竭尽全力服务。去年以来,她们打造110走失寻亲“快车道”,通过研判、调度、联动及时帮助找回走失人员300多名,得到群众广泛赞誉;创新“接警+心理危机干预+联动”警务机制,成功劝阻意图实施自残、自伤个人极端行为人员30余人,有效防范了个人极端案事件的发生;落实“两访一研判一推送”要求,闭环盯办调处家暴、婚恋、邻里等矛盾纠纷800多起。同时,加强与“12345”热线高效联动,去年分流警情2000余起。
接警员在学校教授法治课。兰州新区公安局供 图
开拓创新 做工作中的“有心人”
在工作之余,看地图、背地名是接警员的工作习惯,她们虽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却对兰州新区的楼宇巷道了如指掌。虽然已实现报警电话与“智能地图”关联,但是接警员仍保留着看地图、背地名的工作习惯。当遇到说不清地理位置的报警人,接警员通过引导报警人描述周边环境、地标建筑,以便更快、更准确地定位,弥补系统推送盲区,可谓是兰州新区的“活地图”,出警民警的“导航员”。
接警台现有警力10人,其中8名为女性,平均年龄28岁。她们把数据赋能作为接处警工作创新和发展的新引擎,自学自考,6人取得初级以上建模资格,通过大数据排查、建模分析,排查警情高发区域5个,并优化完善了巡防工作机制和警情处置流程。
坚守幕后,甘于平凡。接警台就是“战场”,她们年复一年地守护着“110”这条24小时不断线的“生命线”,秉持“快速、准确、高效、规范”的服务理念,用实际行动把“暖‘新’110·一线守平安”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瑞军)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