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武都区湿地公园的上空,伴随着一阵轻快的嗡嗡声,一架无人机快速升空,引来周边群众驻足围观。这是武都区公安局警航中队民警利用无人机在执行日常巡逻任务的一幕。
今年以来,武都区公安局以智慧警务建设为抓手,创新打造以地上民警为主力,天上无人机为补充的“空地联动”警务新模式,立体化织密平安防护网,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山区巡防“无死角” 无人机化“空中哨”
“白龙江沿岸重点区域巡查完毕,未发现异常!”清晨,武都区公安局指挥中心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无人机传回的河道、山林高清画面。针对辖区山高沟深、村落分散的特点,警用无人机每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偏远林区、交通干道开展常态化巡航,利用热成像技术快速识别异常热源,配合地面警力形成“高空瞭望+地面核查”的高效联动模式。
“过去徒步巡查一片林区需要大半天,现在无人机20分钟就能覆盖,还能第一时间发现可疑情况。”森林大队民警冯四宝介绍说,今年以来,无人机累计飞行超过400小时,协助排查山体滑坡风险5处,发现并制止非法捕猎、盗伐林木等违法行为15起,山区治安防控效率显著提升。
方言喊话“接地气” 安全宣传“零距离”
“老乡们注意喽!网上刷单都是骗,莫信天上掉馅饼!”在村落上空,搭载扩音器的无人机用当地方言循环播放反诈顺口溜,吸引不少群众抬头聆听。针对山区留守老人多、信息接收渠道有限的特点,武都公安创新“无人机+大喇叭”宣传模式,在集市日、节假日等重点时段,深入乡镇街道、田间地头,用通俗语言普及反诈、防火、交通安全知识。
“这‘会飞的喇叭’比发传单管用,老乡们边干活边听,防骗意识也提高了!”坪垭派出所所长王宏勇表示。今年以来,无人机宣传已覆盖全区3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开展专项反诈宣传56场次。
空地一体“联勤巡” 应急处突“快响应”
“这里是武都公安警用无人机广播,正在执行空中交通巡逻任务。这里不允许车辆长时间停放,请立即驶离,骑行电动自行车,请佩戴安全头盔……”这是利用警用无人机参与交通“空中执勤”,依托警用无人机视野开阔、机动灵活等特点,民警对道路进行实时监控,搭配喊话设备引导广大驾乘人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共同维护辖区道路交通安全。
在城区,无人机每日高峰时段对盘旋路、长江大道等拥堵路段进行高空监测,实时回传车流数据,助力交警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在校园周边,无人机与“护学岗”民警配合,开展学生上下学时段的安全巡护。“看到无人机在头顶飞,感觉特别安心!”一名学生家长称赞道。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