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瑞军)“全省刑事立案同比下降29.2%,治安案件同比下降9.6%;破获电诈案件3500余起,返还涉诈资金3.1亿元,发案、损失‘双下降’……”1月3日上午,省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晒出全省公安机关2024年度工作“成绩单”。这一年,全省公安机关扎实开展主动创稳攻坚年、服务发展增效年、专业能力提升年、作风形象创优年“四个年”行动,静水深流创稳定、积健为雄提效能,打击防范战果累累,改革攻坚赋能增效,护航平安步履铿锵,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有保障、安全感更可持续。
押解犯罪嫌疑人(资料图片)。省公安厅政治部宣传处供图
严打击强震慑
安全局面更加巩固
一年来,全省公安机关充分发挥主动创稳主力军作用,纵深推进“夏季行动”“冬季行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打掉黑恶组织3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18名。命案现案连续6年全破,攻破命案积案40起,其中20年以上32起,特别是成功侦破天水“1994·8·8”、兰州“1996·7·26”等一批年代久远、茫无头绪的积案,让逝者沉冤昭雪、生者心灵慰藉;找回涉拐失踪妇女儿童235名,让上百个家庭实现“团圆梦”;破获毒品案件100余起,缴获毒品700公斤;破获黄赌刑事案件近1500起,打击处理4600余人,有效净化治安环境。重拳整治网络“三俗”和谣言信息,网络空间更加清朗有序。
深治理除隐患
稳定态势更可持续
一年来,全省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5万起,带动命案发案同比下降22.1%。深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推动建成5所专门学校,相关案件连续下降。全面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常态落实“高峰勤务”“护学岗”等机制,在重点部位设置警务室4800余个,在人口密集城区设置12支应急处突全装全要素最小作战单元,显性用警、动中备勤,让安全全时可感、就在身边。深化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梯次开展“季节守护”“一盔一带”“千里河西大联防”等专项工作,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较大以上事故下降35%。创新深化旅游警务,全力守护“天水麻辣烫”“黄河大合唱”出彩出圈,圆满完成“兰马赛”“伏羲大典”等近1700场次大型活动的安全护航任务。
民警在接待办事群众(资料图片)。省公安厅政治部宣传处供图
优服务惠民生
护航发展更显担当
一年来,全省公安机关积极融入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和“四强”行动,出台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七项措施”,包抓联系5355家企业,1949名“护航警官”跟进服务、助企发展;“陇剑”行动战果频传,破获经济犯罪案件2000余起,挽回损失42亿元;破获环境食品药品领域刑事案件1100余起,侦办的不明死因肉制品、“特供酒”、医美“黑诊所”等案件受到社会好评。组织开展“全省轮战300天,守护平安积石山”专项行动,常态投入1300多名警力,84个“抗震前线110”昼夜守护、服务群众,确保了积石山县灾后恢复重建安全平稳有序。公安政务服务持续优化,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89项省级、81项市级、138项县级公安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广交通事故线上视频快处,完成31个社会领域60项永居证便利化应用,努力为发展助力、让群众受益。
塑优势创品牌
发展动能更为强劲
一年来,全省公安机关坚持向“新”发力、向“质”跃升,按照“首在专业精、胜在反应快、要在科技强、重在根基牢、贵在法治兴”工作思路,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构建起“中有兰州、东有陇南、西有酒泉、辐射全省”的现代警务发展格局,有力支撑打防管控各项工作,在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上,我省作为中西部唯一省份介绍经验。深入实施加强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408名派出所长进街道(乡镇)班子,3831名社区(驻村)民警进社区(村)班子,“一村一辅警”覆盖率由26%提高至91%,派出所主防更具实力。稳步推进法治公安建设,推动95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派驻法制监督员1392名,公安执法规范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显著提升。
民警向小朋友宣传交通安全知识(资料图片)。省公安厅政治部宣传处供图
练精兵树形象
公安队伍更具活力
一年来,全省公安机关始终坚持政治建警不动摇,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制定基础素质能力提升“1+3”组训方案,“领导干部上讲台”以上率下,晨训轮训练兵提能,警体运动会展现风采,队伍面貌得到极大提升。建成甘肃公安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和警示教育基地。甘肃警察学院成功升本并高质量完成首批本科招生,为甘肃公安事业长远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强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推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十条措施”,深化落实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团圆计划”等从优待警措施,完成特优辅警招录入警试点工作,建立完善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结对帮扶制度,进一步凝聚警心、激发斗志。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