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 ——甘肃法治报评出2024年全省公安基层警务十大亮点品牌

发布时间:2024-12-30 15:04:03     来源:甘肃法治报

基层警务工作是公安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

2024年以来,我省公安机关按照“省级主责、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思路,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强力推进基层警务创新发展。各基层所队特别是派出所聚焦主防职能定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因地制宜、因时而动,按照“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的要求,创新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基层警务亮点品牌,让平安更加可见、可触、可感。

时序更替,岁物丰成。值此年终岁末之际,甘肃法治报盘点、梳理一年来宣传报道情况,评选出2024年全省公安基层警务十大亮点品牌。

(QYE   配图,生态警务)警务围着民(37674416)-20241230152449

张掖市高台县公安局森警大队启动生态旅游警务模式,悉心守护湿地公园生态安全。(资料图片)

1生态警务:筑起绿色发展屏障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的甘南州玛曲县,被誉为“黄河之肾”“中华水塔”。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玛曲县承载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重任。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让玛曲成为了生态保护的前沿阵地。玛曲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建立完善“森警大队主干+各派出所主防+生态义警协同配合”的“黄河首曲、生态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全面构建“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发动”的工作格局,协同治理、源头治理,严厉打击生态环境领域突出违法犯罪,为黄河上游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绿色安全防线。

如今的玛曲县,黄河水更加清澈,湿地更加广袤,草原更加茂盛。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玛曲公安“生态警务”筑起了黄河上游绿色发展屏障,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公安力量。

2智慧警务:让平安就在群众身边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等多发性案件,提升公安机关快速反应能力是现代警务建设的必然要求。

白银市公安局白银分局充分发挥“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牵引作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智慧警务”建设,探索推行“ctrl+”警务机制(Ctrl,全名为“control”,在计算机基础中称为“控制键”,Ctrl结合其他按键可实现快捷功能,寓意为快速反应机制——编者注),打破了传统警种边界壁垒,实现了警务深度融合,大大提升了应急处突快速反应能力。

“ctrl+a”一键全选,一体布局科学用警,形成分级设防、警种联动、点线面策应的防控网;“ctrl+v”一键复制,双警合一深度融合,初步实现社会治安和交通管理联勤联动的工作质效;“ctrl+tab”一键切换,多警联动快速反应,有效提升社会面防控及处置突发案事件能力。今年以来,全区刑事、治安案件同比均大幅下降,呈现出“发案少、破案快、秩序好、队伍精、群众满意”的良好态势,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

(QYE    配图,空中警务)警务围着(37674411)-20241230151749

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警航作战单元”民警运用警用无人机对重要场所开展空中巡逻。(资料图片)

3◇空中警务:提升公安新质战斗力

如今,警用无人机已成为公安机关创新升级警务模式、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警航作战单元通过自动化飞控中心远程操控,对旅游景点、大型活动等人员密集区域和重要场所开展常态化空中巡逻、数据实时传递,进而为地面执勤警力提供决策依据。

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聚焦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的现代警务运行新模式,充分发挥警用无人机灵活机动、视角广阔、视频实时传输等特点,持续加大警航人才培训力度,着力打造“空中作战单元”,在打击违法犯罪、大型活动秩序维护、街面巡逻防控、人物搜索救援等工作中,实现了全域覆盖、辅助打击、特勤保障的“空中警务”模式,持续为基层实战赋能,有效提升了公安新质战斗力。

七里河公安分局在多个公安业务领域开展警航实战应用,大力应用警用无人机开展“空中喊话”,空中宣讲反诈、防溺水、文明出行等知识;协助刑侦、治安、禁毒、特警等实战部门开展“空地一体”协同作战,在情报信息、侦查打击、治安管理、巡逻震慑等多个工作领域取得了丰硕战果。

(QYE  配图,旅游警务)警务围着民生(37674747)-20241230151359

临泽县公安局民辅警在七彩丹霞景区巡逻守护,并为游客答疑解惑。(资料图片)

4◇旅游警务:让游客安全感“爆棚”

位于张掖市临泽县的5A级旅游景区七彩丹霞,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高度复合区,其色彩绚丽、造型奇特、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奇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打卡。

临泽县公安局围绕“支持做大做强丹霞龙头景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进一步找准公安服务旅游经济的切入点,打底色、增亮色、提成色,谱写“旅游警务”新篇章。全天候加强景区及周边道路的交通疏导和秩序维护,在景区主要通道设立固定执勤服务岗,警力跟着客流走、服务围绕游客转,通过设立民警联系牌,积极为游客提供各类咨询服务、排忧解难,同时推行“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执法”,让游客既感受到执法力度又感受到执法温度,努力把七彩丹霞景区打造为最平安、最和谐的旅游景区,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安全感“爆棚”。

(QYE   配图,炕头警务)警务围着民(37674422)-20241230152318

定西市公安局安定分局民辅警开展“炕头警务”,向群众了解社会治安信息。(资料图片)

5炕头警务:温暖冬日的和美“枫警”

热炕对于定西市广大农村区的群众来说,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在北风萧瑟的冬季,正是农村群众的一年中最悠闲的时节,邻居们互相串门,围坐在热乎乎的土炕上煮着罐罐茶,谈天说地。定西市公安局安定分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各派出所利用群众农闲时节和外出务工返乡契机,扎实开展“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创新推出“炕头警务”,让民辅警主动融入群众、打成一片,把重心放在熟悉户情、知晓社情、体

察民情之上,贴近群众开展基础信息采集、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化解、便民利民服务等工作。

公安民辅警走进群众家中,盘坐在炕头上唠嗑,第一时间感知社会风险、第一时间处置矛盾问题、第一时间回应群众需求,打造温暖冬日的和美“枫警”,塑造了平安稳定良好态势。

会宁县公安局郭城派出所组织警力深入瓜田,宣传安全防范知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资料图片)

6◇瓜田警务:悉心播撒“平安种子”

会宁县郭城驿镇驮营、黑虎岔、腰井、叶滩、扎子塬等村,有着种植砂田西瓜的传统,含糖量高、甘甜多汁的砂田西瓜,深受市场青睐。每到盛夏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前来采购西瓜,瓜农与瓜农、瓜农与商贩之间的矛盾纠纷易发多发。

鉴于此,会宁县公安局郭城派出所充分发挥“派出所主防”作用,在保农、护农、利农上下功夫、出实招,创新推出“瓜田警务”,悉心播撒“安全种子”,全力护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从西瓜种植到上市销售期间,郭城派出所将警车打造成田间地头的“移动警务室”,哪里发生矛盾纠纷就将警车开到哪里,常态亮警灯、动态布警力,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加强现场处置,及时发现和打击涉农违法犯罪行为,调防结合让矛盾纠纷“止于发端”,并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反电诈、防火、防盗、禁烧等安全知识,奔走的藏蓝身影守护着平安,让忙碌的瓜农收获甜蜜的日子。

(QYE配图,花椒警务)警务围着民意转 (37674429)-20241230151120

礼县公安局江口派出所组织民辅警走进花椒种植基地,宣传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知识。(资料图片)

7◇花椒警务:同心守护花椒采摘季

每年的七月,是陇南市花椒集中采摘和上市的季节,康县平洛镇是当地花椒主产区之一。为全力服务好椒农、椒客、椒商,康县公安局平洛派出所着力打造“花椒警务”新模式,通过搭建心系椒农的“连心站”、打造温暖椒客的“调解站”、建立服务椒商的“暖心站”,一抹抹“警察蓝”与一簇簇“花椒红”在田间地头相互映衬,同心守护花椒采摘季。

康县公安局紧密结合花椒采收季的社会治安形势特点,持续优化“花椒警务”,组织由村组干部、包村干部组成的义务巡逻队开展常态化巡逻,联合交警中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依托“小喇叭”广泛宣传安全防范知识,调处化解椒农与椒农、椒农与椒客、椒农与椒商之间的各类矛盾纠纷,做到警灯常闪、警察常在,用实际行动维护了椒农、椒客、椒商的合法权益,守护了花椒采收季期间辖区社会治安持续和谐稳定。

(QYE配图,果园警务)警务围着民意转 (37674405)-20241230151631

甘谷县公安局民警积极开展“果园警务”,全力守护花牛苹果产业发展。(资料图片)

8◇果园警务:让苹果红得更加鲜艳

早在20世纪70年代,甘谷县就开始种植花牛苹果。这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海拔适宜、昼夜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花牛苹果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甘谷出产的花牛苹果口感细腻、甜度高、营养丰富,很受客商欢迎。

甘谷县公安局立足这一产业特点,主动强化服务,适时推出“果园警务”,将警务前移到各大果园和田间地头,用心用情护航花牛苹果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在花牛苹果丰收季,甘谷县公安局各派出所组织民辅警为果农和客商提供法律咨询,精准宣传反电诈、道路交通安全等知识,化解矛盾纠纷,保障运输畅通,优化营商环境,让全县36万亩花牛苹果红得更加鲜艳,让一个个红苹果成为助农增收的“金苹果”。

(QYE配图,庭院警务)警务围着民意转 (37674426)-20241230152035

渭源县公安局田家河派出所元古堆警务室民警深入农村庭院,宣传防火、防盗及反电诈等治安防范知识。(资料图片)

9◇庭院警务:奏响法治乡村“协奏曲”

充分发挥“一村一辅警”作用,组织民辅警进村居、入庭院,坐稳村民家的“木板凳”,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掌握社情民意,多元化解矛盾纠纷,避免“小纠纷”引发“大矛盾”……临洮县公安局漫洼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提升辖区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能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目标,探索建立“庭院警务”模式,切实抓好民辅警下沉村社工作落实,用心用情暖民心、解民忧,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漫洼派出所将服务理念贯穿于“庭院警务”工作始终,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真正打通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民警“知法懂法”和网格员“人熟地熟”的优势,联合网格员走进村民家中,宣传反电诈、防火防盗、交通安全等知识,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奏响了法治乡村建设“协奏曲”。

(QYE   配图,夜间警务1)警务围着(37674444)-20241230151939

广河县公安局民辅警在城区商圈、夜市小吃摊等人员密集区域开展“夜间警务”,守护群众“平安之夜”。(资料图片)

10◇夜间警务:倾力守护“平安之夜”

“亥时”,是晚上9时至11时的时段。这个时段,是群众生命财产容易受到不法侵害、容易发生用电用火安全事故的时段,也是治安警情多发时段。

临夏州公安机关深耕“夜间警务”,全域开展“亥时守护”行动,按照“网格布警、叠加防控、整体联动”原则,打造以巡警为主体,特警、武警、派出所、交警为支撑,群防群治力量参与的网格化夜间巡防新格局,以8个县市城区为“圈”,以123个派出所为“格”,以165条巡控路为“线”,以135个夜市执勤岗、84个抗震前线110为“点”,动中备勤、快反处置,全力打造夜间守护巡防警务升级版,用心用情守护群众“平安之夜”,有力提升了夜间社会治安掌控能力和突发警情处置效率。

(本版组稿: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张瑞军)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