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礼县公安局紧紧围绕 “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职责定位,坚持以“专业+机制+大数据”为引领,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以数智赋能推进警务变革,积极构建职能科学、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现代警务新模式,在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中取得明显效果。
注入“芯”动力 驱动现代警务改革
近期,礼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因涉嫌诈骗罪被新疆警方通缉的礼县城关镇居民李某在县内有活动迹象。礼县公安局旋即启动“1+5+N”警务协同机制,情报指挥中心、侦查中心、基础管控中心以及城关派出所联动协同作战,经过各方紧密协作,在短短 3 小时内便将李某抓获归案。
踏入礼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一块巨大的LED显示屏格外引人注目。屏幕上,警情动态分析、重点任务跟踪督办、值班备勤安排等信息清晰呈现。据情报指挥中心民警张书秀介绍,借助多种先进技术手段,中心对实时警情即时研判,并将所有关键要素在地图上精准标注、一屏展示,达成案事件定位、警力分布、警情现场处置以及处警过程的“全维度可控、全流程在线”,有力保障决策指挥的高效性、警务数据的共享性、警种协作的合成性以及线上线下应对的同步性。
打造“云”眼睛 构建攻防实战体系
礼县公安局以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核心任务,持续加大智能感知设施建设力度,整合多类公共安全视频资源,成功搭建起功能完备的视频作战平台,为一线民警提供24小时实战支持服务。
9月11日,礼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接到张某报案,称其停放在礼县城关镇磨石村的面包车被盗。接警后,刑侦大队即刻启动刑事案件盯办机制,并在情指行平台智慧作战模块发起合成作战指令。通过深入细致的研判分析,迅速锁定嫌疑人为城关镇李某。随后,研判民警通过数据终端将相关信息精准推送给处警民警。在确定嫌疑人的藏匿地点后,指挥中心果断指令派出所当日值班民警展开抓捕行动,次日便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
“为维护公共安全,我们在城区和盐官镇主要人行道部署了180个点位共360个低杆摄像头、5个AI实景高空瞭望摄像头,实现对全县范围内重点区域以及重大警情的全方位监测分析,有效做到对各类案(事)件的早期预测、预警与预防。”治安大队大队长刘学介绍道。
巧用“智”手脚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10月8日,礼县罗坝镇发生一起家庭婚恋纠纷。情指行平台依据相关算法预警该纠纷风险等级较高,情报指挥中心随即将此高风险警情推送至罗坝镇派出所。派出所民警迅速上门开展调解工作,同时将该矛盾纠纷推送至综治中心,协同各方力量共同对当事人进行思想疏导和法治教育,成功化解了纠纷。
礼县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深化“一警情三推送”“盐官能人说”等多元参与机制,全面强化与乡镇、综治、司法等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借助各方智慧力量,推进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打造社会面巡逻防控网与纠纷联调网,彻底改变派出所以往单打独斗的工作局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激活“数”据源 夯实基层基础根基
以城关派出所为例,该所联合辖区内的社区与村社,将9个社区和33个行政村划分为15个警务区和8个责任区,推动“警网融合”。各警务区、责任区内的网格员积极协助社区民警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治宣传教育及社区巡逻防控等工作。
礼县公安局将基础信息工作视为现代警务建设的根基,充分发挥 “警网融合”“警调对接” 等多元共治优势,依托“一标三实”“新一代警务综合应用”“公安大数据”等多个平台的数据资源进行深度研判碰撞与整合共享,为全体警务人员提供全面精准的数据服务支持,达成社区警务信息“一张网”整合、指挥调度“一张图”呈现、勤务安排“一盘棋”统筹的高效工作格局,构建起“民情+警情+信息”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的良性工作机制,极大地提升了社区警务的运行效能。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