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背包警务”的发源地——康县公安局豆坝派出所,紧紧围绕“专业+机制+大数据”深入推进现代警务体系建设,探索推出“微心愿+背包警务”机制,不断优化警务模式,强化“主防”措施,悉心守护一方平安。
警网协同,提升平安指数
“感谢你们,帮我们两家解决了多年的烦心事。”近日,在豆坝派出所民警联合调解下,一起邻里之间矛盾纠纷化解,当事人杨某实现了自己的“微心愿”。
年初以来,民警和网格员走村入户征集“微心愿”时,得知豆坝村杨某因新建房屋与邻居杨某某产生纠纷,经民警多次调解无果后,又联合司法、村社干部、法院工作人员多次开展调解工作,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时间,终于达成调解协议。看到二人在协议书上签字,现场人员舒了一口长气。
豆坝派出所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微心愿+背包警务”的警网融合服务机制,(即网格员采集群众“心愿”,驻村民辅警入户走访掌握群众需求并解决问题),按照分工双向推送解决。对于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形成“矛盾纠纷分级处置机制”,即一般家庭矛盾纠纷由村社干部调处,无法调解的,由驻村民警和驻村干部共同调处;特别疑难重大纠纷,整合各方力量一起调处,从源头上预防各类案事件发生。
智慧建设,提升安全系数
“民警同志快来呀,家里的大门、厨房门窗、厨房灶台、洗衣机等物品都被人砸坏。”7月22日,豆坝镇周沟村刘某报警称。
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赶往现场。经民警走访调查,调取公共安全视频资料,最终将违法行为人刘某某抓获,并处以行政拘留10日,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
为全力守护辖区平安,豆坝派出所坚持“防”字当头,“管”字为常,“控”字为要,“打”字托底,“服”字为优,将重点部位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接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形成了智慧防控圈。今年以来,豆坝派出所办理的殴打他人、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类案件,得到视频证据的有力支撑,巩固了打击成果。
背包警务,提升幸福指数
“感谢人民好警察,解决了我的实际困难。”10月24日,当民警背着警务背包将崭新的户口本送到孙某手上后,老人激动地对民警一再表示感谢。
据了解,豆坝派出所驻村民警在元丰村开展入户走访征集“微心愿”时,获悉年过八旬的孙某因户籍信息有误,无法办理五保手续。得知情况后,民警立即开展调查,为其变更了户籍信息,孙某成功办理了五保手续,享受到了国家惠民政策。
豆坝派出所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点滴做起,深入开展“微心愿+背包警务”服务机制,强化“网上办”“预约办”“上门办”服务,主动为群众办小事、帮小忙、解小忧,有效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