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望关镇7个村70%的人口分布在公路沿线,地处交通要道,是康县的北大门。近年来,康县公安局望关派出所持续构筑“交所合一”“智慧警务”“警网联动”“背包警务+”四新警务运行机制,争当基层治理排头兵,守护一方平安。该所先后荣获全省一级公安派出所、全省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全省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集体等荣誉称号。
“交所合一”打造交管新引擎
针对辖区山大沟深和基层警力不足的实际,康县公安局党委勾画出了派出所和交警中队“交所合一”的蓝图,望关派出所在全县率先向“交所合一”“一警多能”的警务机制改革探索迈进。
从之前分开居住、单独办公,到如今“同工作、同训练、同管理”,形成了力量融合、业务融合、服务融合的“三融合”机制,实现了“1+1>2”。近年来,辖区交通事故明显下降,死亡事故零发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智慧警务”构建主防新格局
“我母亲不见了,请帮忙找一下。”9月10日凌晨,民警接到中庄村村民张某强的求助电话。
张某强的母亲与老伴争吵后,离家未归。民警立即发动双协员、村社干部群众寻找,同时在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精准指挥下,民警操作无人机在山崖、密林各处查找。经过十几个小时“智慧警务+人力搜寻”,最终将老人找到。
望关派出所持续做优综合业务队,做强综合指挥室,主动深化主防业务。通过“主防工作要素一屏管”,全量采集治安要素、精细标注重点、数智赋能实战,将辖区基本情况和治安管控要素全量纳入,统一调度,形成了队室之间“信息互通、线索互传、工作互动”的工作闭环,做到“智慧引领、数据赋能”。
“警网联动”优化解纷新模式
8月19日,“双协员”向望关派出所电话报警称,鹞子湾村张某某和王某某因地界纠纷发生争吵,请求调处。民警立即联系镇政府包片领导、村支书、“双协员”启动联调机制,为双方当事人算了“法律账”“情理账”,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望关派出所大力推进“警格+网格”融合机制,创新推行“1234”(一个工作模式:流动调解模式;两个工作机制:多级联调和纠纷回访机制;三个工作方法:讲好一个故事、算好一笔账、上好一堂法治课;四个工作步骤:听诉求、找焦点、出方案、达共识)工作法,在辖区11个村建立治保组织和警民微信群,建成沈湾村警网融合联动工作站,主动了解社情民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近年来,辖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
“背包警务+”确立服务新方向
“感谢人民好警察,帮我们家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胡某某丈夫感激地说。
10月15日,民警背着警务背包在乱石山村入户走访时,接到一名村民求助称:妻子因病卧床多年,无法办理身份证,请求帮助。民警急忙走进求助人家里,站在床头上为其妻子胡某某进行了取照拍摄。回所后,户籍民警经多次提交审核通过后,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家属连声道谢。
望关派出所深化“二合一窗口”建设,打造集户籍、交警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实体,全面落实一窗办、错时办、预约办、网上办。创新推出“背包警务+铁脚板”送服务上门活动,真正实现让民警和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年以来,共办理各类业务1230人次,送证60余张、上门代办80余人次,群众满意度100%。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