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公安:“五步工作法”助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发布时间:2024-11-11 11:09:01     来源:法治甘肃网

  矛盾纠纷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为切实维护好辖区和谐稳定,营造安居乐业的氛围,泾川县公安局始终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加强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化解为先的工作原则,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理念,保障辖区群众生活安宁。

强化能力素质 提升调处水平

  “你们处理矛盾纠纷的水平真高,这么难的纠纷都让你们化解了。”近日,联合处理完一起邻里纠纷后,乡综治办的工作人员对民警说。

  为进一步提高民辅警的法治素养和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打造“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调解口碑,泾川县公安局积极组织开展调解培训,让参训民辅警带着问题来、学到经验走,以案说法、以例为鉴,强化诉调对接,助力矛盾化解。使广大民辅警真正做到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使民辅警真正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能手。

强化法律宣传 做好源头治理

  “打赢了坐牢,打输了住院…”在处理完一起矛盾纠纷案件后,处警民警看见周围还有群众在场,民警便向在场群众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提醒他们要以和为贵,正确处理矛盾纠纷。

  今年来,泾川公安坚持“以防为主、调防结合”的工作思路,结合“千警进万家”活动,组织民辅警、司法专干、村组干部,深入村、社区、居民小区,以法治宣传为着力点,通过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引导辖区群众算好“经济账,法律账”,切实增强群众在矛盾纠纷面前的自我控制能力,引导群众自觉遵纪守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强化矛盾排查 消除苗头隐患

  “上次那起纠纷顺利解决,多亏了村上及时上报,我们联合起来提前介入,才把问题化解在了源头,避免了矛盾进一步升级。”泾川县汭丰派出所社区民警在下村走访与村干部聊天时说。

  今年来,泾川公安始终坚持对各类矛盾纠纷“早防范、早介入、早化解”,通过用心听、仔细看、认真谈、细心问等方法,全面摸清辖区各类矛盾纠纷隐患苗头,重点掌握可能导致信访事件、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了解问题症结,坚决做到不重此轻彼、不偏听偏信,抓住问题的实质,从根源入手对症下药,确保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彻底、不留隐患死角。

强化协作配合 积极化解处置

  泾川县罗汉洞乡李某某和来某因邻里琐事发生纠纷,双方互不相让,经村委会多次调解仍无法化解纠纷。10月17日,民警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这一纠纷,立即组织开展调查工作,了解清楚问题后,为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得到化解,公安机关及时衔接乡综治中心、司法所、村委会进行调解,经联合调解工作组耐心细致的努力,双方摒弃前嫌,握手言和。

  泾川公安结合“警调对接”工作,积极与乡镇综治部门、司法所、村组(社区)等单位协作配合,建立“横向”联合机制,对矛盾纠纷集中攻坚、对账销号。同时,充分发挥镇村干部、义警等群防组织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努力实现“家庭纠纷不出户、邻里纠纷不出村、重大纠纷不出镇”的目标。

强化纠纷回访 防止矛盾反复

  “要不是你们多次给我们摆事实、讲道理,化解了我们之间的纠纷,到现在这条路还不知道怎么走呢。”泾川县汭丰镇文某对前来回访的民警说。

  今年以来,泾川公安局针对矛盾纠纷反复性的特点,结合矛盾纠纷“谁调解、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一人一档、一事一回访”制度,由社区民警联合镇村干部、司法专干定期对已调处的矛盾纠纷开展“滚动式”回访,监督跟踪调解协议落实情况,确保受理的矛盾纠纷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