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持续建立和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立足以数据计算分析、系统集成应用、逻辑推理判断为核心的智能化“芯”警务建设,探索建立以情指中心为“龙头牵引”,以建强大数据实战中心、网络合成作战战训基地、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三大阵地”为科技驱动,以基础警务和规范执法为“双联保障”,以专业化大数据建模团队搭建“N种场景”应用实战的“132N”协同高效现代警务工作机制,通过整合资源平台、优化警务模式,加快推进警务流程再造、系统重塑、整体变革,不断为现代警务建设积累新经验、蹚出新路子,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
“1”个中心牵引 注入“芯”动力
走进安宁分局情指中心,电话铃声和对讲机声此起彼伏,指挥调度、分析研判、联动处置……值班民辅警处理得有条不紊、从容不迫。
今年年初,安宁分局情指中心以新警综平台上线运行为契机,充分发挥“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龙头牵引效能,主动衔接专业打击、基础防范等平台模块,搭建起“纵向贯通、横向集成、整体联动”的“情指+”核“芯”运行模式。
调解矛盾纠纷。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供图
“我们通过‘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运行,很快建立起情指中心、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两级应急处置指挥长负责制。”安宁分局情指中心副主任范小兰说,现有的对讲机、移动警务终端和执法记录仪等警务设备已全部突破技术壁垒、兼容共联互通,实现了警力、警情、警车等要素一屏展示、一键调度、一呼百应。
“3”方科技驱动 赋能“芯”实力
“主战”阵地位于安宁分局大数据实战中心。“我们依托‘警务110’热线,为民辅警提供点对点、定制化、管家式数据服务。”据民警张雷介绍,在夏季行动期间,大数据实战中心协助一线实战单位,在半个月内连续抓获15名逃犯;今年前三季度,共有82起救助警情精准施救,283起矛盾纠纷类警情就地快速调解。此外,该中心还积极参与案件侦办,以专业打职业、以团队打团伙,构建起“一警呼应、多点支撑、同步上案”的大兵团作战“芯”格局。
安宁分局将“主撑”阵地设置在网络合成作战战训基地。“涉网违法犯罪网上留痕转瞬即逝,且专业性强、隐蔽性深,我们在战训基地对嫌疑人进行及时布控,全面掌握行动轨迹,为实战打击提供技术保障。”安宁分局网安大队大队长张勇介绍说,今年6月,该局破获了在全国影响力较大的“3·23”百万盲盒网络赌博案件,战训基地在办案期间筛查案件相关数据4000余万条,梳理分析资金流水2.2亿元,为案件侦办提供了有力支撑,彰显了科技“芯”实力。
“主防”阵地以各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为载体。目前,“人力情报下搜上研、数据情报上研下处”的情报信息研判工作模式,已在安宁分局各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成熟运用。
案件审核研判。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供图
“民辅警一线处置、指挥室全程跟踪、所领导及时调度。依托可视类、移动式警务装备‘硬件’,为科学用警提供了决策依据。”安宁西路派出所所长管未其对安宁分局推行的“可视化处警”模式非常认同。截至目前,安宁分局通过各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发现和推送的矛盾纠纷共473条,全部由社区民警及时调处,通过软硬件“芯”合力,进一步夯实了“主防”基石。
强化“2”项保障 提升“芯”能力
强化基础保障,融合运用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基层治理和执法办案双双插上“数字化”翅膀,一直是安宁分局现代警务机制建设中的重要保障。
“提升基础警务新效能,派出所处于升级转型的最前沿。”刘家堡派出所所长朱宏军感触很深。作为现代警务建设试点,刘家堡派出所在持续强化“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维护工作的同时,动态更新重点信息数据库,为各项工作提供支撑。今年前三季度,刘家堡派出所辖区刑事、治安警情分别下降60%和20%。
“立足分局‘芯’警务建设,我们将全力打造省市一流,拥有芯勤务、芯执法、芯治理、芯服务、芯警营的‘五芯’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朱宏军说,要推动派出所工作向智慧警务转型。
无人机运用。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供图
“强化法治保障,构建规范执法新体系,必须扭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这个‘牛鼻子’,从‘芯’着手提质升级。”据安宁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谢尚德介绍,该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如今再度“迭代升级”,对功能区扩容,建设和引入了一批执法监督、预警监测数据模型,打通了共享渠道,将接报警情全量接入中心智慧监管平台,案件办理核心要素一站集成,实现嫌疑人在中心的全程闭环跟踪记录。
“立足‘大数据+执法监督’建设理念,我们全力打造执法办案管理中心2.0升级版。”谢尚德表示,这将牵引带动全局执法办案更加规范高效。
“N”种场景创新应用 激发“芯”战力
今年4月,安宁分局举办了首届大数据建模比武竞赛,一批建模能手脱颖而出专业化大数据建模团队初具雏形。“建模团队成员来自分局各单位,都有中级以上建模资质。”该局治安管理大队副大队长魏一茜自豪地介绍:“我们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AI战队!”
据了解,建模团队根据需求,为全局各单位提供不同场景应用的实战模型,推动形成“基层提需求、团队帮建模、应用强反馈、优化再推广”的良性循环,用“芯”为各单位提供N多“小快灵”的实战应用模型,推动形成“全警建模、全警用模”的应用格局。
与此同时,建模团队还不断强化与政企部门的沟通对接,探索建立行业系统、服务平台、政务后台的数据安全共享机制,进行全域模型开发和应用,赋能执法办案、信息采集、服务群众等工作,最大限度把警务要素资源转化为公安机关素质能力提升。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瑞军)
责任编辑:李晓云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