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昌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狠抓多元化解矛盾,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稳步上升。
源头治理 织密辖区“平安网”
“科技赋能,警务常新。”在城关派出所的综合指挥室内,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着辖区的治安情况,实现了“一屏观全局”。为深入落实“派出所主防”理念,城关派出所坚持聚焦源头治理,构建了“综合指挥一张网、治安要情一张图、群防群治一键通和队伍管理一本账”的勤务运行机制,有力支撑了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了基层警务模式升级转型,着力打造了平安建设新阵地。
城关派出所不断深化“警网融合”,建立了62个警格,与现有的126个社区(村)网格实现了有效衔接,最大限度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
“通过‘警格+网格’双网融合,我们积极打造主动式警务,社会治理重心进一步向基层转移,机制更健全、责任更明确、力量更充实。”网格民警柴平说,截至目前,“双网融合”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余起,化解成功率高达99%。
与此同时,城关派出所通过落实“四主动+四突出”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充分调动司法所、派出法庭、居委会等力量融入公安工作,有效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化解矛盾 构筑风险“防控墙”
城关派出所围绕“抓早抓小、就地化解”的思路,积极构建多元化解矛盾机制,通过推动治安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衔接,实现派出所力量和社会力量的紧密结合。同时,将“一校一警、一村一警”切实履行到位,专职开展走访宣传、掌握社情民意、组织治安防范等工作。
为强化机制建设,城关派出所充分利用社区民警的工作优势,强化联动调解机制,对多次报警、矛盾较深、化解难度较大的矛盾纠纷,移交镇综治中心,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要求,深入开展矛盾隐患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行动。
针对矛盾纠纷的持久稳控工作,城关派出所建立回访制度,定期对已化解的矛盾纠纷进行跟进了解和稳控。
服务为先 绘就为民“暖警色”
“我以为这事会跑好几次,没想到一次就办好了。”杨某激动地说。近日,城关镇群众杨某急匆匆来到户籍室申请注销户口,户籍民警迅速核实资料后,当即为其办理了户口注销证明。
走进城关派出所的户籍室,温馨的氛围扑面而来。户籍室民警“导办员”正在耐心帮助群众办理相关业务,户籍室还设置了“便民角”“阅读角”“更衣室”,集中放置了打印机、雨伞等暖心物件。
为更好服务群众,城关派出所还动员社区民警辅警进入126个居民微信网格群,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宣传发动和服务群众,充分发挥“指尖警务”的活力,让服务更加贴近群众。同时,主动协调镇党委政府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建立与企业安保人员联合巡逻机制,指导落实防范措施。企业内部实现了盗窃等可防性案件的“零发案”,打造了更加平安和谐的治安环境和营商环境。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鲜晓苏)
责任编辑:李晓云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