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武威市公安局凉州分局紧紧围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两升两降”工作目标,主动探索、创新实践,以“数据赋能、研判先行、支撑实战、服务全局”为理念,积极探索推行“围、追、堵、截”四字工作法,不断提升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止付拦截挽损实效。截至目前,共紧急止付涉诈资金1600余万元,为群众挽回被骗资金320余万元,多起电诈案件实现单案挽损率100%。
“围”绕重点群体精准宣传
凉州公安以扫楼、扫街、扫企“三扫”工作法为契机,对易受骗群体进行“精准滴灌”式防骗宣传,针对“杀猪盘”“裸聊敲诈”“冒充公检法”“刷单返利”“邮寄黄金”等新型诈骗方式,全面、及时、精准开展集中宣传、上门宣传、反复宣传,“面对面”传授防范技巧,不断提升群众防范意识。今年以来,全区电诈发案同比下降31.02%,宣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紧“追”预警对象见面劝阻
7月23日,81岁的文某欲将8.8万元存款用来购买金条进行“投资”,反诈中心民警随即联系文某,并指令辖区派出所民警立即开展见面劝阻,经过反复耐心讲解劝阻,保住了文某的“养老钱”。
凉州公安采取“线上+线下”作战模式,即时处置预警信息。反诈中心民警对线上预警线索二次研判,第一时间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及时提醒潜在受害人,开展紧急干预劝阻。同时,紧盯线下“见面劝阻”这一关键环节,反诈中心及时将预警指令通报属地派出所进行落地精准劝阻。今年以来,凉州公安已成功劝阻潜在被骗群众853名,避免经济损失1600余万元,实现本地预警对象见面率100%。
运用科技“堵”住诈骗通道
7月14日,凉州区居民冯某因诉讼需求通过网络寻找律师,诈骗分子以承诺打赢官司为诱饵,要求冯某预付诉讼代理费、律师费共计8万元,冯某遂到银行准备转账。银行营业厅工作人员见疑迅速向反诈中心反馈,反诈中心民警“以快制快”,经过现场劝阻,冯某恍然大悟,停止了转账行为,避免了损失。
凉州公安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作,明确预警指令要求,细化公安机关和商业银行有关工作的时效、流程、职责等,实时监控预警,开展保护性止付,推动实现被骗资金“堵得住、追得回、返得了”。今年以来,共拦截涉诈电话短信2万余条。
部门联动拦“截”被骗资金
9月29日,凉州区某公司财务人员贾某被他人冒充其公司领导向指定账户转账80万元,向对方转账后发现自己上当受骗随即报警,经过民警及时对资金追踪分析,在诈骗分子企图把诈骗资金全部转移时紧急拦截资金75万元。
凉州公安反诈中心与银行等金融部门建立健全查控协作机制,畅通涉案资金查控“绿色通道”,一旦接到涉诈警情,迅速实施联动堵截,对涉案账户被骗资金进行紧急冻结止付,今年以来已为28名群众成功拦截被骗资金320余万元。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通讯员 汪成栋)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