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民之所盼,亦是发展之基。近年来,康县公安局聚焦党政所需、民生所向、基层所盼,紧紧围绕推动主动创安、主动创稳提质增效这条主线,积极探索和建立完善基于新技术的智慧公安新机制、现代警务新体系,坚持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相统一,创新推行“铁脚板+小背包+一屏管”的现代化警务新模式,绘就平安康县新画卷。
“铁脚板”走进千万家
“感谢警察同志,这下我妹妹去看病就能报销了,解决了我家的大难题。”近日,康县两河镇马坝村群众王某某将一面锦旗送到民警手中时,感激地说。
今年8月11日,两河派出所社区民警背着“警务背包”到马坝村入户走访时,发现离家20余年的赵某某突然回到了故乡,但其丈夫已将其户口注销。为尽快帮其落实户口,方便就医,民警多次上门补录材料,并积极请示汇报为其开辟了“绿色通道”。仅仅一周时间,民警就将崭新的户口本送到了赵某某手中。此后,赵某某委托其哥哥向办事民警表达感激之情。
9月24日,迷坝派出所社区民警在腰镡村开展入户走访时,了解到一起邻里矛盾纠纷线索。民警联合村干部、双协员启动“警网融合”机制,深入了解矛盾根源,寻找解决问题途径。民警和调解员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体会对方的难处,明白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经过3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成功调解一起因维修便民桥引发的矛盾纠纷,促进邻里和睦共处。
康县城镇人口占比较多,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康县公安局依托20个基层派出所、64名社区民警,坚持每日驻守在基层一线,始终行走在田间地头、居民小区、旅游景点等地,扎实深入推进集矛盾调处、法治宣传、巡逻防控、政务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铁脚板”警务,将公安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
“小背包”解决大问题
“小袁呀,能不能请你帮个忙?”康县豆坝镇安何村村民刘治林对正在埋头登记有关信息的社区民警袁义荣说道。
“刘哥,有啥需要,尽管说。”
“孩子给我寄了些生活用品,镇上离家远,能不能在你方便的时候帮我取一下快递?”
“没问题,你把取件信息发给我……”
一周后,袁义荣再次到安何村走访时,来到刘治林家。“刘哥,您的快递带来了。”袁义荣边说边从“警务背包”取出快递。“给您添麻烦了,快坐下,我给你倒水喝!”刘治林拉着袁义荣的手说,袁义荣婉言谢绝了刘治林的好意,走向另一户村民的家。
“背包警务”是康县公安打造的基层警务工作品牌,如今全县20个基层派出所民警全都配备了“警务背包”,将相机、宣传资料、核查登记表以及户口本、身份证等各类资料装入背包,走村串户办理公安业务。同时,还将群众所需的“捎带办”事项牢记在心、落在实处,不仅将平安装进了背包里,更是将服务送到了群众心上。
“一屏管”提升战斗力
今年7月11日,周家坝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邻居周某将他母亲打伤,还不赔偿,请求出警。接警后,民警迅速出警,向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二人各说各的理由,均表示自己没错。
民警又相继走访了周边群众,但由于事发时,没有人在现场,都说不清楚。最终,民警通过“一屏管”调取周边视频,还原了当时场景。随即,民警请来村干部共同调解,经过2个多小时的释法说理,这起邻里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为深入推进智慧警务建设,跑出大数据办案加速度,康县公安局设立了“情指中心”,建立集数据分析、综合指挥、视频巡查等为一体的综合指挥体系,精准指导案件办理部门实施防范和打击工作。同时,在各基层所队先后建立了综合指挥室,并率先在周家坝派出所实施“一屏管”(优化完善综合指挥室警情指挥调度、情报分析研判、基础工作管理、综合服务保障、联动协作共建等业务),汇聚“一标三实”、重点单位、行业场所、新业态、关注人员、群防群治、智慧安防、矛盾纠纷、道路交通等10大类62项基础数据,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向“智慧引领、数据赋能”迈进,有效提升了公安战斗力。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