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加快调处矛盾纠纷 ——瓜州公安创新方法推动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

发布时间:2024-09-24 10:42:46     来源:法治甘肃网

  近年来,瓜州县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加减乘除”矛盾纠纷调处法,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解决在基层,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2023年以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226件,化解1201件,化解率达98%;连续两年实现命案“零”发生。

“加”强机制保障,筑牢矛盾化解“奠基石”

  去年以来,瓜州县公安局全力夯实基层基础,健全完善各类基层调解组织95个,建成以民警姓名命名的警务室5个,街面警务服务站1个,配备专职调解员46名、兼职调解员150余名,实现矛盾纠纷调解全覆盖。

  挑选28名优秀社区民警到村(社区)挂职担任党组织副书记工作,确保95个基层村(社区)、113个网格达到“村村有阵地、村村有警力”的基层网格化警务治理格局。

  结合“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八无社区”“五零村组”创建,建立健全城区“两队一室”、农村“一队一室”“一村一辅警”“三所联动”建设和警调对接工作。

  开设矛盾纠纷“调解室”,邀请法官、律师、司法行政干警以及老战士、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专家“五老”进所,参与调解工作,不断壮大调解队伍、缩短调处时间、提升调解效能。

  “现在好了,家里有个大事小情的,都可以一站式处理,事情也能很快得到解决。”渊泉镇榆林社区居民王国民说。

“减”少积怨伤痛,找准矛盾化解“平衡点”

  近年来,瓜州县公安局聚焦“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以“减”少积怨伤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

  为赢得化解矛盾的主动,瓜州县公安局加强对辖区重点人员以及矛盾纠纷频发人员管理,做到对每一名重点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矛盾排查和风险评估。

  严格落实“谁主管、谁化解、谁负责”制度,主动介入、因人而异、因案施策,确保做到各类矛盾化解及时、处置妥当。

  “为取得矛盾化解最大效果,我们坚持面对面与矛盾双方开展谈话教育、法律宣传、政策引导、心理疏导,融法、理、情于一体,帮助当事人打开心结。同时,最大限度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让涉事双方感受到诚意和温暖,进而促进双方消除对抗、拉近距离、相互信任,确保做到让涉事群体‘带着纠纷进来、握手言和出去’。”渊泉派出所社区民警仝瑞阳说。

“乘”势主动履职,打好矛盾化解“精准牌”

  瓜州县公安局聚焦事前排查防范,坚持矛盾纠纷“早排查、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原则,针对不同的矛盾纠纷按照“红、黄、蓝(绿)”三色进行分类建档,“一案一策”定向落实化解。

  “每天由社区民警带领网格员,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深入辖区企业、重点单位、重要部位、主要道路等走村串巷开展巡逻防范、入户走访、调解矛盾纠纷,及时从源头发现问题,实现警格和网格的无缝衔接。”渊泉派出所教导员常国锋说。

  积极推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落实首接责任制,做好前期处置,强化沟通衔接,形成“党政领导、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纠纷联排联调网络机制。

“除”去劣势短板,构建矛盾化解“大格局”

  “我们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建立台账,成立包案小组,落实具体责任人员,并积极联系相关部门,汇聚调解资源,集中力量及时快速进行调处。同时,全面推行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渊泉派出所社区民警赵晓英说。

  为补足劣势短板、提高矛盾化解工作效能,瓜州县公安局积极与综治中心、司法行政、民政、政府等建立联动对接机制,多维度开展化解工作,制定矛盾化解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组建懂法律、懂政策、善做群众工作、调解能力强的矛盾调解队伍,构建起“县局主牵、部门联动、社会介入、全警参与”的矛盾调解格局,促进矛盾化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