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陇南公安交警坚持改革创新和科技赋能,积极破解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难题,全面推进“智慧交管”建设应用和“放管服”落实落地,全力打造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模式。
聚焦改革创新
加快形成新质公安战斗力
“在家门口的派出所就能办理电动三轮车年检,很方便,服务态度都很好,我们办事也很顺心!”前不久,在成县公安局小川派出所综合服务大厅,一位正在办理电动三轮车检验手续的大爷高兴地说。
陇南公安积极推行“交所合一”警务机制改革,全市202个派出所均参与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为低风险乡镇配备“一村一辅警”2341人,96个派出所与交警中队合署办公落实“交所合一”,授予派出所民警车驾管业务权限107人、违法处理业务权限46人。截至目前,派出所共办理各类公安交管业务60000余笔,并全面推行“五小车辆”临时赋码管理和“注销一批、登记一批、置换一批、过渡一批”有效举措,共采集无牌“五小车辆”信息8万条,临时赋码管理2万辆,赋码后注册登记1.5万辆,全面构建了“农村派出所管面、建制交警中队管线”的交通安全管理新格局。
陇南公安积极构建“三道防线三张网”道路交通安防体系,在高速公路建成人脸识别卡口50处、国省道164处、农村道路246处,全面织牢科技管交通的“天罗地网”。自推行“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以来,依托“三道防线三张网”分析研判交通违法数据18万余条,精准查处10万余起,为侦查破案和社会管理提供了前端数据支撑。
聚焦社会需求
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流动车管所上门服务,不用去县城一次性就能把事情办好,很方便。”7月2日,西成分所“流动车管所”常态化开展上门服务,家住成县鸡峰镇的王玉杰在家门口一次性办理了旧车注销和新车登记业务时连连称赞道。
陇南公安交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高效推进车驾管业务办理权限下放、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公安交管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近年来,陇南陆续建成16个汽车类登记服务站和4个“五小车辆”登记服务站,在4个派出所和11个交警中队建成机动车查验通道,全面下放国产免检小型汽车注册登记等72项高频业务,“流动车管所”上门服务为6万名偏远地区群众提供了便利,全面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陇南公安交警积极探索推行“旅游警务”,全市8个高速公路大队全体民辅警已完全具备“会说交通安全、会讲景区故事”的能力水平,宕昌官鹅沟在现有景区派出所的基础上,从交警大队女子特勤中队、快骑中队、城区中队抽调专班力量在景区道路开展旅游警务,文县天池、武都万象洞、成县西峡颂等国家级景区道路也部署了精干警力常态化开展旅游警务,全力以赴维护道路交通安全、推介陇南全域旅游景点,形成了一道亮丽“警”色。
聚焦协同共治
推进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
“大桥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交通安全工作,常态化组织交管站、村社干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交通安全宣传劝导,今年共排查治理隐患路段10处,开展执法检查45次,检查车辆3000余辆,教育劝导群众2000余人。”西和县大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刚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2023年以来,陇南公安交管部门推出“警花说交通”以及乡镇领导、村干部、交警大队长谈交通安全等宣传栏目,全面落实“主体在县、管理在乡、延伸到村”的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这一做法被甘肃省政府推广至全省。截至目前,陇南公安交警已录制并发布该类交通安全宣传栏目600余期,形成了强大的交通安全宣传攻势,有效推动了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主动研究和参与交通安全管理,全面提升了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 治)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