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 ——华亭公安深耕生态警务营造绿色家园

发布时间:2024-08-21 16:04:55     来源:法治甘肃网

  保护古树名木事关绿色生态建设,事关历史文化留存。今年以来,华亭市公安局牢固树立当好保护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护人”职责理念,深耕生态警务,突出打防结合、协作联动、宣传教育,为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共同营造绿色家园。

打防结合 全力以赴“治”

  4月初,华亭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和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一起到山寨乡实地踏查古树名木,看到已有1000多年树龄的酸梨树状况良好、绿意盎然。

  华亭公安坚持打防结合、综合治理,不断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力度,主动对接自然资源等部门,对古树名木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建立“一树一档”“一树一策”保护机制,明确公安机关协同保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工作考核和监督范围。森警部门按照“定时+不定时”“线上+线下”“人力+科技”的模式,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巡查管护工作,确保防护设施完善,减少人为伤害。在落实“警长+林长”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全市公安机关对涉古树名木警情和涉林木类案件信息严密排查、深度挖掘,强化破案攻坚,形成强力震慑。

协作联动 全面系统“管”

  “古树生长、病虫害防治等情况要及时登记。” 6月底,森林警察大队联合相关部门对辖区百年槐树开展管理风险排查,对发生倾斜的树干及时做好支撑养护,用材料填充树木主干中空部分,为雷电活跃地区古树名木安装避雷针,对古树名木进行全面“体检”,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和保护措施。

  华亭公安以“公安行动+协作联动+机制带动”将古树名木保护全面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联合自然资源、林草、乡镇政府等部门,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标准一致、联合执法、联合巡查的古树名木保护机制,在古树保护方面共同发力、共同保护,做到棵棵有人管、制度有落实。探索实现防、控、管、治分级分类实施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积极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职责、多渠道收集非法采伐、毁坏、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古树名木的违法犯罪线索,对行政主管部门移送的刑事案件依法立案调查,对不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移交相关职能部门查处。同时,积极健全古树名木资源“电子身份证”信息,动态监测古树名木生长现状、地理位置、生物学属性以及养护复壮情况。

宣传教育 全民参与“护”

  “红豆杉是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树种,大家要共同做好保护工作,如果发现违法犯罪线索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举报……”8月18日,森林警察大队民警走进关山林区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活动。

  民警结合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针对盗伐、滥伐林木和非法狩猎、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5类16种常见涉林犯罪以案说法,向游客科普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同时,民警及时回应现场群众关于古树名木保护的热点问题,重点讲解保护古树名木有哪些行为是禁止的,倡导群众齐心协力,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共同营造绿色家园。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