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在永昌县境内湖畔、河道戏水玩耍的孩子明显增多,加之今年雨水充沛,河流流量与流速显著增大,这些因素都在不知不觉中加大了溺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如何切实预防、降低溺亡事故的发生率,成了永昌公安机关的当务之急。
“雨水丰沛,河道危险,带小孩游玩务必谨慎看管……”自入夏以来,永昌县公安局各派出所依据辖区水域特点,创新推行“宣传、预防、联动”三项举措并行策略,用心编织防溺水安全防护网,为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永昌县公安局河西堡派出所辅警在社区开展防溺水宣传(7月10日拍摄)。永昌县公安局供图
宣传为先,撑起“安全伞”
“这里水流湍急,禁止下河道玩水!”7月30日傍晚,城关镇派出所民警在北海子湿地巡逻时,一边大步前行,一边高声提醒站在河道边准备继续向水中迈脚的几个青少年。
暑假期间,永昌县公安局增强了巡逻力度,每天都会有民辅警携带喇叭、手电、救生圈、抛绳包、救生杆等装备在重点水域进行车巡以及步巡。同时,他们化身安全讲师,不但在日常巡逻中传播防溺水知识,更是将宣传范围拓展至企业、工地、社区与乡村,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构建起坚固的防溺水认知防线。截至目前,永昌公安共举办讲座10余场,发放资料2000余份,覆盖人数达4000余人,成功营救遇险群众5人。
排查加力,拉紧“安全线”
坚持预防在前,既要制止水边的危险举动,又要全面排查水域存在的隐患。“防护栏损坏,警示标识缺失,存在诸多隐患,必须立刻修复!”7月底,辖区一处蓄水池的防护漏洞被敏锐的巡逻民警发现,他随即向管理方下达整改指令,并全程监督直至问题得以解决。
永昌县公安局在各乡镇部署警力对水库、蓄水池开展全方位“拉网式”排查,并增设警示标识,落实安全防范举措,保证每一处水域都处于可控状态。目前,已完成30余处水域的细致检查,整改安全隐患10处。
联动协作,筑牢“安全堤”
“防溺水工作,并非公安一家之力能够完成。”河西堡派出所所长曹万永介绍道,永昌县公安局积极搭建家庭、学校、社区、社会联动的防溺水体系,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强化对学生及家长的防溺水教育。线下民辅警深入村户、社区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小课堂,线上利用微信群等平台转发防溺水视频和安全常识,广泛普及防溺水知识,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我们将持续加大水域巡查与宣传力度,力保今夏无溺水事故,让群众安心畅享夏日清凉。”城关派出所教导员袁旭满怀信心地表示。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鲜晓苏)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