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瑞军)7月27日,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提醒广大群众注意防范“合作”类、“征信”类、“退费”类、“熟人”类等四类诈骗。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护好证据,并立即拨打96110报警。
“合作”类
近日,安先生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布“因工程需要,现广泛租用吊车”的广告。因安先生从事吊车相关工作,遂与对方取得联系。对方称他们有大批工程可以和安先生合作,需安先生缴纳5000元的工程介绍费。信以为真的安先生便通过微信转账方式向对方转付5000元,对方收取转账后便不再回复消息。安先生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不要轻易相信网上发布的广告,如在没有签订正规合同的前提下,要求提前转账垫付资金的都是骗子。
“征信”类
近日,包女士在求职找工作时被对方要求出具征信报告,包女士便试着在网页上搜索并查询征信,其间将自己的身份及支付信息填入一陌生网页,随后就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支付宝客服,并告知包女士其在支付宝系统的个人信息为未成年人,现在需要转换为成年人身份,否则会影响征信以及求职找工作等事项。包女士按照对方提示,下载某视频会议APP,并按对方指示在某贷款软件进行操作。挂断视频后,包女士收到其在该贷款软件成功贷款5万元并被全部转走的短信提示。包女士意识到自己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如需查询征信请到正规银行网点办理,不要在陌生网址内随便填入自己的个人信息,接到陌生来电请保持警惕。
“退费”类
近日,蔡女士接到自称是某教育机构客服的电话,对方告诉蔡女士该教育机构不再进行课程辅导,由于蔡女士在该机构帮其孩子购买的课程还未使用完,现急需办理退款业务。蔡女士便添加对方提供的QQ号,对方告诉蔡女士现在退款只能在“某安证券”以积分返钱的形式操作,蔡女士按对方提示在该平台购买了证券,多次充值后平台积分显示不断增多,蔡女士便信以为真,充值4万余元后发现无法提现。蔡女士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退款是假,骗钱是真,凡是接到电话自称要为你理赔退款的,不论是购物平台客服、快递服务客服或某机构客服,都是诈骗。
“熟人”类
近日,小董同学收到一好友的QQ消息,对方称自己网购的商品需办理退款,但自己的微信无法登录,需借用其微信进行退款。小董同学便将自己的微信号、登录密码及验证码告诉对方。不久后,对方告诉小董同学,商家已将1万余元退款转入小董同学的微信钱包,并要求其将退款转给自己,小董同学便用母亲的银行卡向对方转账1万余元,随后登录自己微信账号查看,发现微信钱包余额为零。小董同学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如若收到自己亲友的信息,要求帮忙转账、垫付资金,请再三和当事人核实身份信息后再进行操作。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账号信息告诉对方,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