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公安局豆坝派出所是“背包警务”的发源地之一。今年以来,全所民辅警本着“办一件小事,帮一名群众”的理念,不断将公安关怀送到每个家庭,切实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让“背包警务”深入人心。
走村入户 服务群众
今年4月的一天,豆坝派出所民警背着警务背包到安何村一社将办理好的身份证送到群众家中后,又到王大爷家入户走访,民警主动询问:“大爷,家里有啥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事情吗?”王大爷说:“我都三个月没收到养老金了,由于腿脚不利落,不方便外出,可这家里家外都要用钱,你能帮忙问问吗?”随即民警便拨通了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缘由。银行工作人员查看了王大爷账户后告知民警,需他本人持身份证到现场办理,民警便将老人送到银行,前后不到10分钟,工作人员就为王大爷更换了新的存折,当看到账户上的余额后,王大爷非常感激。
豆坝镇属边远山区,务工季留守人员多为像王大爷这样的老人及儿童、妇女和残疾人,文化层次均不高,对国家政策掌握较少,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因不了解情况,无法自行解决,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豆坝派出所结合村情实际,主动进村入户为群众解决小问题,服务“大民生”。
排摸矛盾 促进和谐
6月中旬,豆坝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民警同志,快来评评理,明明是我家的地方,邻居不让修房还来吵架,太欺负人了。”接警后,民警立即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经了解得知,胡某和陆某系多年邻居,胡某房屋后为陆某林地,陆某需修建卫生间,双方由此争吵,互不相让。为避免矛盾升级,民警与双协员、网格员紧密合作,深层次了解了两家坎上坎下的矛盾焦点所在,并邀请村上德高望重的老人参与矛盾纠纷调解,耐心为双方当事人摆事实、讲政策、讲法律,最终两家各让一步,握手言和。
工作中,豆坝派出所以警务区为单位划分警格,以警务区民警、专职社区辅警、双协员、义警、治安积极分子为警格力量,总结形成了基础信息联采、社情民意联收、安全隐患联排、矛盾纠纷联调、法律法规联宣、公共服务联办“六联机制”,实现了警、政、民携手发力基层治理新格局,做到矛盾风险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促进“大和谐”。
建立“小机制” 推进“长效办”
豆坝派出所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建立了“警网”联动管全盘、“一站两警”管交通、矛盾纠纷双向推送机制,实现了“党委政府主导+派出所主抓+站所村委联动”的基层社会治理局面,形成了“背包警务+微心愿”服务机制,推进民生实事“长效办”。
驻村民辅警、交警、义警、双协员与政府包片领导、驻村干部、村社干部、公益性人员以及行业场所相关人员组成社会治理“警格+网格”的大小单元,对在“微心愿”征集工作中收集到的相关情况及时进行梳理和处理,属于公安业务的由网格员及时推送警格,民辅警“立即办”,当场办不了的“限时办”。驻村民辅警在开展“背包警务”中发现的问题“马上办”,公安业务之外的“协调办”“捎带办”,些许零碎小事,却解决了件件群众关心的“要事”。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