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瑞军)6月29日,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提醒广大市民群众注意防范刷单刷信誉类、追星诈骗类、冒充购物客服类、冒充律师诈骗类等四类诈骗。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护好证据,并立即拨打96110报警。
刷单刷信誉类
近日,安先生上网时看到一则签到可领10元红包,点击链接下载APP后可领18元红包的广告。安先生签到并下载了APP,对方通过收款码向其分别转账10元、18元。随后,该APP客服称完成刷单任务可以获得佣金。安先生根据对方发来的操作步骤进行刷单。在完成5个刷单任务后,对方向安先生转账515元佣金。随后对方以操作失误为由让其转账抢任务修补征信。安先生多次转账后,对方依然称其征信需要修复。安先生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不要轻信网上类似领红包、领奖品的虚假广告;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被蝇头小利迷惑双眼,时刻谨记网络刷单都是诈骗。
追星诈骗类
近日,学生小张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一则扫码进群可领明星签名照广告。小张进入群聊后,群主称因其随意扫码导致领取明星签名照系统被冻结,要求小张配合操作,否则会“报警”处理。小张按要求使用家长手机扫描对方发来的收款码,多次操作后,对方称已解除冻结,要求其删除聊天记录及好友信息。了解事情原委的家长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诈骗分子利用学生追星心理,在网上发布免费领取明星签名照或周边产品的虚假广告。未成年人辨别能力弱,容易被对方恐吓欺骗,向陌生人转账。家长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普及电信网络诈骗常识,尽量避免上当受骗。
冒充购物客服类
近日,曹女士接到自称某购物平台客服电话,称其购买的商品有严重的质量问题,现为其进行退款。因曹女士确实购买过该商品,便信以为真。在对方指导下,曹女士点击进入链接并进行退款操作,结果发现是向对方转账。客服称其操作有误,让其重新操作并承诺退款。曹女士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时,应前往官方平台进行情况核实;不要点击陌生链接,银行账户、验证码等个人信息要小心保管,绝不透露。
冒充律师诈骗类
近日,学生小王收到自称是某律所律师的信息,称其所在的一聊天群内涉及明星恶意视频、洗钱、非法集资等情况,现群主已被抓获,要求配合接受调查。小王按对方要求使用家人的手机进行视频通话,过程中对方以缴纳罚金为由,要求其向提供的账户转账2万余元,后家人发现账户有变动。家人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付款码、银行卡账号、密码和支付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如遇诈骗,请立即拨打96110报警。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