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瑞军)6月22日,省公安厅发布典型电诈案件预警,提醒广大市民群众注意防范虚假中奖类、虚假短信类、冒充熟人类、冒充购物客服类等四类诈骗。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护好证据,并立即拨打96110报警。
虚假中奖类
近日,张女士刷短视频时看到一则星座占卜广告,便根据提示添加对方为微信好友。随后“占卜师”发来一抽奖链接,称只有抽中免费占卜资格才能参与活动。张女士便点击链接进行抽奖,结果显示抽中二等奖,奖品为护肤品礼盒。张女士便在该链接内将姓名、电话、银行卡账户等信息全部填写。随后,张女士收到一条手机短信验证码,根据网页提示输入后,收到了银行卡扣款短信。张女士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不要轻信网上陌生链接的中奖信息,凡是要填写个人信息及银行账户的情况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贪小便宜才能避免吃大亏。
虚假短信类
近日,李先生手机收到一条附带陌生网址链接的短信,内容称其车辆ETC已停止运行,并让李先生在该网页上重新进行办理。李先生信以为真,便点击该网址进入一陌生页面,并根据提示绑定了自己的信用卡。随后,李先生便收到了一条无卡消费9999元的信息。李先生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陌生来电不接听,陌生短信不轻信,陌生链接不点击,凡是看到需要点击链接,并绑定个人信息的短信,都可上营业网点亲自询问后再办理。
冒充熟人类
近日,小王同学收到好友的QQ消息,对方称自己网购的东西需退款,但自己的微信无法登录,需借用其微信进行退款。小王同学便将自己的微信号、登录密码及验证码告诉对方。不久后,对方告诉小王同学,商家已将2万余元退款转入小王同学的微信钱包,让其先用QQ把钱转给自己。小王同学便用母亲的银行卡向对方转账2万余元。小王同学登录自己微信账号后,发现微信钱包余额为零。小王同学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如若收到自己亲友的信息,要求帮忙转账、垫付资金,请再三和当事人核实身份信息后再进行操作。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账号信息告诉对方,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冒充购物客服类
近日,赵女士在家中接到一陌生来电,对方称是某直播软件官方客服,需要对其账号进行实名认证,首先得向其提供的银行卡号内转账1万元。赵女士按要求转账后,对方告知实名认证已待审核。该客服诱导赵女士查看花呗和借呗额度,并引导其将钱全部提现至指定银行账号,称是实名认证最后一步,认证结束后资金会全部返还,完成以上步骤后对方将其拉黑。赵女士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所有陌生来电客服要求转账的,都是诈骗。所有称将资金转到对公账户,即刻退款的一律都是骗子。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