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泥土 心中有真情 ——记宁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民警巩伟

发布时间:2024-05-29 15:36:05     来源:甘肃法治报

5月23日,记者见到巩伟时,他正在宁县新宁镇南桥村调解一起地界纠纷。“巩伟是个好警察,矛盾纠纷一到他手上,没有解决不了的。”站在地边的南桥村村民王小强竖起大拇指。

从警9年来,宁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民警巩伟始终扎根基层,他脚下沾满泥土,真情服务群众,赢得“好人警官”的赞誉。他探索出的道理讲不明不松口、疙瘩解不开不松手、矛盾不化解不放手的“三不调解法”在全所推广,为创建新时代“枫桥式派出所”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道理讲不明不松口

今年1月13日,城关派出所接到一起酒店装修劳资纠纷警情,发包方王某、承包方杨某和施工方丁某产生分歧,三方各执一词,情绪激动,现场人员聚集,矛盾一触即发。

接到报警后,巩伟和同事赶到现场,稳定各方情绪,并开展纠纷调解。调解中,巩伟发现双方在签订装修合同时,对具体细节未作详细说明,部分内容系口头约定。为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他讲法说理,耐心调解,切实把道理讲明白,劝导当事人要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公平公正处理分歧,并提出解决方案,最终三方达成了和解协议,受到当事人好评。

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巩伟总是依法依据,于情于理,公平公正,从不偏移,讲明道理,让群众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AQYE  附推荐函配图)脚下沾满泥土(32283820)-20240529153925

5月21日,巩伟召集社区老人了解社情民意。城关派出所供图

疙瘩解不开不松手

“巩伟解决问题能找到症结、能找到源头,把我们各自心里说不出的话,他能替我们说了,一下子把我们心里的疙瘩给解开了。”5月6日,在调解完一起地界纠纷后,一名当事人翘指称赞。

5月4日,巩伟接到一群众报警称,其妻子和邻居又因地界问题发生争吵,请求出警。接警后,巩伟第一时间和他的同事来到现场,很快说服停止争吵,让他们各自回家,并很快多路开展外围调查了解情况,随后和同事开始一对一上门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你们两家人即是亲戚,又是对门邻居,两家和睦相处,相互照应,住这么近,谁家里没有个困难呢,这么个小事何必这样。”

经过明法析理,并从感情角度、邻里亲戚关系,对双方进行耐心疏导,说出了他们心里的闷气疙瘩,经过思想工作的开导,在民警和村民代表的见证下,双方重新确认了地界,亲邻关系重新建立。

开展外围调查,掌握大量情况,运用法理人情解开当事人心里的疙瘩,已成为巩伟调解矛盾纠纷的“一大法宝”。

矛盾不化解不放手

2月7日,城关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某企业干活的工人田某等3人,将私家车停放在企业门口追要工资,阻碍工作人员通行。

由于临近春节,企业已经放假,巩伟及时联系企业负责人了解具体情况和原因,并及时赶赴现场,经过3个小时的沟通协调,双方最后达成和解协议。春节刚一过,巩伟就电话询问3名当事人并到企业了解情况,得知双方已按照约定支付了被拖欠的工资,他才放下了心。

5月2日,陈某夫妻在街道散步时因琐事发生矛盾,相互撕扯,互不相让,引起路人围观。巩伟到场后耐心安抚双方情绪。经询问得知,陈某因琐事与妻子发生争议。巩伟将二人劝回家中,并登门调解,经耐心劝说,双方情绪逐渐平静,彼此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后,相互致歉,表示愿意放下隔阂,相互包容。事后,巩伟再次回访了夫妻二人,他们表示感情和好,并向巩伟表示感谢。

巩伟深知,各类矛盾纠纷的调解容易反复,每次对调解后还不能放心的矛盾纠纷,必须做到事后回访,确保彻底化解。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马志国)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