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网格”架起党员与群众的“连心桥”;民警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实现“小事快报、大事急报”;“警务区民警+驻村辅警+村社干部+村民代表”组成“村民说事”服务队……这是宕昌县公安局车拉派出所融入乡村治理工作的创新举措。
今年以来,车拉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提升“三种能力”,探索构建农村矛盾纠纷调处“1234”工作法等警务工作机制,解锁乡村治理的“幸福密码”,助推宕昌县车拉乡乡村振兴,让乡村美、产业旺、群众笑。
隐患排查 提升风险发现能力
“小朋友,河边危险,到广场里安全地方玩去!”“五一”假期,暴雨频繁,只要见到村里的小孩子在河边玩耍,驻村民警就会劝导孩子们赶快离开。
杨旭、赵吉平是车拉派出所的驻村民辅警,平时在村里巡逻,只要发现有夫妻吵架、矛盾纠纷、隐患路段提示损坏等情况,他们都会见事管事,立即上报处理。
摸排风险隐患,为民排忧解难。车拉派出所组织民辅警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开展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实现“小事快报、大事急报”。同时,组织与辖区单位共同构建群防群治力量,确保风险隐患第一时间掌握,及时妥善处置。
因情施策 提升矛盾化解能力
针对农村地区常见的村民因责任田的田界、宅基地的墙界等矛盾纠纷,车拉派出所探索构建农村矛盾纠纷调处“1234”工作法,全面化解农村地区小矛盾、小纠纷。
同时,车拉派出所建立“村民说事”机构,将辖区行政村划分为3个警务区,通过“警务区民警+驻村辅警+村社干部+村民代表”方式组成“村民说事”服务队,主动上门化解矛盾,解决群众关心问题。
针对复杂矛盾纠纷,车拉派出所巧用隔离法、感化法、会诊法,积极推进多元调处,邀请乡镇负责人、村干部和德高望重的长者参加调解工作,对当事人进行疏导规劝和批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接处警民警调解和处理后还不托底的矛盾纠纷,实行“矛盾纠纷三推送机制”,向综治中心、村社组织、行业主管部门推送,发挥各单位职能优势开展源头化解工作,形成纠纷化解闭环机制。
创新模式 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针对辖区面积大、管辖人口多、治安形势复杂的实际和警辅力量不足的现状,车拉派出所吸收各行业治安积极分子成立“排查调解志愿队”,充分发挥他们接触群众面广、量大、情况熟的优势,开展法治宣传、巡逻防控等活动,顺应民意、问需于民,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
派出所民警坚持民意导向,积极推行从“小案件”办起、从“小纠纷”调起、从“小困难”帮起、从“小事情”做起、从“小隐患”改起的“五小警务”模式,帮助群众找回遗失物,找回走失儿童,救助酒醉者,开展送证上门等服务。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曹治)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