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对于维护社会治安和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以来,兰州公安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盗版软件销售、假冒商标、网络侵权等知识产权问题,积极与法院、检察院、企业等开展跨部门、跨地区协作,建立“公安+行政”执法协作机制,深化部门间协同联动执法,出实招、下重拳,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领域违法犯罪。
民警向企业员工宣传知识产权相关知识(资料图)。兰州新区公安局供图
严打知识产权违法犯罪
2023年1月,兰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根据技侦通报函,侦破了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
去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昆仑2023”“昆仑2024”专项行动,制定下发《全市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3”专项行动》《全市公安机关“昆仑2024”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方案机制,明确目标要求、细化打击措施,强力推进破案打击工作,侦破了一批大案要案、摧毁了一批犯罪窝点、斩断了一批犯罪链条、整治了一批重点领域,依法严惩了一批犯罪分子,有力打击了侵犯知识产权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共侦办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40余起,移送起诉100余人,查扣假劣商品76吨,查扣假冒伪劣酒3000余瓶;假酒精消毒液3.38万余件;雪茄烟1600余支;涉案金额5300余万元。
探索构建合成作战体系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在知识产权保护实践中,兰州公安积极探索构建“多部门联动、多力量融合”的合成作战体系,通过优化与行政部门联勤联动执法、信息共享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行刑衔接”制度,不断强化跨部门、跨地区协作联动,发挥与其他各部门协作配合的整体战斗力,深化与其他行政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
“通过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我们对移送的涉及知识产权领域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积极加强与检察机关、人民法院以及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总结固化信息共享、联动执法、‘行刑衔接’等制度机制,目前已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和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兰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食药侦大队副大队长王宏斌说。
不仅如此,兰州市公安局还组织全市公安机关从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的办案单位人员,开展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专题培训交流,为依法打击“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犯罪行为认定和办理起到了指引及规范作用,有力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和市场良好秩序。
针对群众深恶痛绝的知识产权领域违法犯罪,兰州市公安局组织相关警种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场所和重点部位,开展拉网排查、循环检查、暗访调查,及时发现可疑线索,“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侦办涉知识产权领域违法犯罪案件,推动源头治理,确保群众买得省心、用得放心、吃得安心、日子舒心。
主动靠前服务名优企业
今年以来,兰州市公安机关持续加强与烟草、酒、石油等重点企业的对接联络,依托企业打假力量,畅通情报信息共享渠道。对于移送的涉知识产权领域违法犯罪线索,及时启动联合查办机制,不断完善涉企物品处置、信息共享、联合宣传等工作机制;组织全市基层派出所,围绕农贸市场、小商品集散地等重点区域广泛开展线索排摸,强化末端线索收集;适时公布举报热线,实施有奖举报,激发群众举报热情,形成人人参与的打击格局。
同时,主动靠前服务省内外名优企业,联合贵州茅台酒厂、四川五粮液酒厂、甘肃陇南红川酒厂等企业开展品牌打假行动。截至目前,共查扣假冒伪劣品牌白酒3000余瓶。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瑞军)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