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广武门派出所

发布时间:2023-11-27 15:08:06     来源:甘肃法治报

“六个一”展现基层治理新“枫”貌

——记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广武门派出所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瑞军

把“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作为公安工作的试金石,保证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为把“给群众办实事”落在实处,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矛盾在一线化解、工作在一线推进、作风在一线磨炼、能力在一线培养、感情在一线联络、政策在一线宣传”的“枫桥经验”“六个一”工作法……近年来,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广武门派出所坚持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上升,展现了基层治理新“枫”貌。

近日,广武门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QE Y 配图4)“枫桥经验”兰州样板(27584922)-20231127151014

民警开展反电诈宣传。广武门派出所供图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再不用担心下水道堵塞了,‘片警’帮我们解了难题。”居住在兰州市城关区广武门街道六尺新苑的居民不再为下水道堵塞而犯愁。

曾经,六尺新苑下水道堵塞是困扰居民的大问题。因出租户较多,承租人在居住期间不注意下水使用导致卫生间下水经常堵塞,一、二楼住户无奈,纷纷在自家卫生间下水管装置防堵调节阀门,虽然自家问题解决了,可是其他住户就会受影响,邻里之间因此事经常发生矛盾纠纷。

广武门派出所社区民警程伟民知道此事后,主动联系相关住户,邀请社区书记、楼院长以及小区部分群众现场调解,最终一、二楼住户主动拆除了防堵调节阀门,其他住户集资找专业工作人员逐户疏通下水管道,消除了隐患。整栋楼的住户协商签订了公约,共创文明小区。

(QEY配图3)“枫桥经验”兰州样板的生(27584919)-20231127151115

民警和群众拉家常,积极解决群众所需所盼。广武门派出所供图

“与群众打交道、解矛盾、调纠纷,是我们公安民警必须具备的硬本事。”广武门派出所所长邓小兵说,派出所探索成立首个以民警姓名命名的“程伟民调解室”,整合街道社区、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力量,打造矛盾纠纷跟踪闭环处置机制,对派出所排摸接报、群众发现、社区推送的疑难、复杂、重特大矛盾纠纷开展调处化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防止“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发生。

自调解室成立以来,共调解邻里纠纷、家庭情感矛盾、物业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辖区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呈连续下降趋势,多年来未发生一起因矛盾激化引发的重大案事件。

群策群力共建共治构建“警民鱼水”新格局

针对社区居民反映无法辅导孩子学业的问题,广武门派出所彭裔涵警务室民警彭裔涵在“义警联盟”中召集了一部分文化水平高、有教学经验的志愿者,开展“志愿助学”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帮助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且解决了家长的难题。

“居民需要什么,警务室就想办法做什么。”这是彭裔涵对居民的承诺,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如今,像彭裔涵一样,广武门派出所的民辅警在工作中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着力打造“幸福广武门”。

(QEY 配图1)“枫桥经验”兰州样板的(27584907)-20231127151342

民警在辖区开展治安巡逻。广武门派出所供图

广武门派出所主动融入街道党工委,依托社区网格化“神经末梢”,将社区警务群防群治工作与志愿者服务工作有效结合,协调发动各社区招募包括服务对象、老住户、治安积极分子、党员在内的志愿者,成立“公安蓝+志愿红”义警队伍,帮助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普法宣传、治安秩序维护、校园安全保护等工作,真正实现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的转变,以“小和谐”构建“大平安”。2022年“公安蓝+志愿红”创建平安社区和提升社会治理计划荣获甘肃省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金奖。

与此同时,广武门派出所积极落实“派出所主防”责任,构建以“反诈联盟”为基础,党政发力、数据借力、科技助力、群众加力、社会聚力的“五位一体”电诈防范治理新模式,邀请辖区志愿者、保安员、快递员等力量积极加入,广泛宣传“金钟罩”、96110平台和典型电诈案件,推出“反诈地摊”“反诈超市”等主题反诈活动,“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打通了从“全警反诈”走向“全民反诈”的“最后一公里”。目前,辖区已有3万余人加入“反诈联盟”。今年以来,辖区电诈发案11起,同比下降36.3%,作为城市中心区域保持了低发案态势,群众安全感稳步上升。

为进一步服务好辖区群众,广武门派出所坚持以“红旗窗口”创建为标准,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新措施和全城通办“就近办”、户籍e办“在线办”、智慧门牌“码上办”、容缺办理“简化办”四项为民服务新措施,借助甘肃公安微警务平台,开展“互联网+”业务办理,不断扩大网上服务知晓率,实现了群众办事少跑路,公安服务更高效。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