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公安:“五大体系”工作法擦亮执法规范化品牌

发布时间:2023-11-27 10:13:36     来源:法治甘肃网

  今年以来,清水县公安局聚焦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活动的新期待新要求,积极探索“五大体系”工作法,推动法治公安建设提档升级。

深化制度体系建设 执法思维和执法行为同步提升

  制定印发《法治公安建设和打造执法规范化示范品牌实施方案》和《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精细化管理使用服务指引》,健全完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研究制度、贯彻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制度、首接首办责任制度、教育训练制度等7项制度,结合实际完善覆盖执法各岗位、案件各环节的规范指引3项,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固化执法操作标准,从执法源头、基础环节着手,从执法效果、实战效能入手,推动法治公安建设迈上新台阶。

深化办案监督体系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双向发力

  持续完善法治监督员工作制度与“五级审核把关”机制,创新执法监督管理,强化执法源头监督管理,实行“即时提示、实名通报、跟踪整改、督办问责、规范整治”五项机制一体运行,推行执法监督关口前移模式,把准案件办理证据、程序、法律适用关口,严格落实“警情日清零、立案月清仓、积案季清底”三项措施,做到接处警、受立案、侦查起诉等环环有监督、层层有把关,提前预警纠正各类问题180余个,疑似问题警情和案件反馈率达100%。

  不断强化侦查监督与检警协作配合,制定了6项具体罪名的侦查取证规范,对20余件疑难案件提出解决方案,对10起重大刑事案件提前介入,推进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实体化运行,倒逼提高公安执法水平和办案效率,实现了全流程全要素闭环监督。

深化办案责任体系 执法能力和执法权威齐头并进

  为着力解决明责不清、定责不力、问责虚化的问题,严格规范执法权责边界,健全完善执法责任“负面请单”49个方面142条具体任务,为民警执法指明方向、标定航向,让执法有章可循,实现了责任无盲区、监管无死角的执法“闭环链”。常态化开展模拟警情处置、战术应用、法治比武、旁听庭审等岗位练兵活动20场次,不断提升民警执法素养和执法能力,推动无罪不捕、书面纠正违法、监督立案、漏捕“四个硬指标”全面下降100%。

深化法治保障体系 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双轮驱动

  按照“安全、规范、集约、智能、高效”原则,升级办案中心,配足配齐专职人员入驻管理,全力打造“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全面实现案件受理审批、侦办指导、审核监督“三同步”,适时提供案情分析、审讯指导、法律适用等服务保障,大力营造优质执法环境。为一线执法民警更新配备执法记录仪和移动警务终端460余台,更换功能齐全的单警装备200余套,切实提高民警执法安全保障。全面推进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随警作战、同步上案审核模式,实现执 法办案全程监督跟进,确保案件质量持续提升。

深化法治文化体系 执法精度和执法温度同步发展

  将法治文化作为法治公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依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主题党日、公安夜校等,助推全警学法成为常态化。改造扩建局机关、派出所警营文化长廊,将法治文化新元素全量注入警营,促进全警法治思维养成。依托公安文联、公安融媒体中心,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活动12场次,制作法治短视频5个,编发法律知识简讯40余期,法治文化宣传效能显著提升。(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