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和县公安局稍峪派出所立足“主防”职能定位,通过“建”和“变”相结合的方式,狠抓“排查、分析、调处、回访”四项机制,紧盯“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重要环节,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闭环管理,全力筑牢基层社会治理“防火墙”。
建立事前研判机制
变“被动”为“主动”
为及时高效地排查矛盾,稍峪派出所从矛盾纠纷获知渠道、排查力量、风险预警着手,紧盯日常警情,针对日常接处警工作中掌握的矛盾纠纷,建立事前调查取证机制,第一时间查明事实、固定证据,公平公正开展调解工作,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控制在萌芽,防止矛盾激化。
充分发挥社区民警、网格员、“双协”管理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全面摸清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隐患的苗头,针对性开展排查化解工作,切实做到矛盾纠纷由“事后调”向“事前防”转变。高效利用“情指行”一体化平台,结合每日警情研判报告,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矛盾纠纷的综合研判分析,针对每一起矛盾纠纷逐一开展风险评估,建立矛盾纠纷台账,精准研判各类社会矛盾,提出化解建议,主动做好疏导工作,立足于早发现、早预警,快速妥善处理。
建强事中化解机制
变“独唱”为“合唱”
为进一步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稍峪派出所不断健全完善多元化调解机制,持续加强与司法、综治、村社等职能部门在纠纷摸排、源头化解工作中的衔接配合,细化非警务类矛盾纠纷分流工作,建立点对点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全力构筑“责任明晰、衔接紧密、流转顺畅、配合有力”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推动非警务类警情及时分流、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妥善化解。
稍峪派出所组织民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一登记建档、分类分级施策。对争议事项简单、责任明确的一般矛盾纠纷,按要求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调处,不留任何隐患。针对辖区案件、警情多发场所部位,开展针对性巡逻防控,进一步排查化解安全隐患,打造“定点、盖面、控线”的全要素网格防控体系。
建优事后回访机制
巩固调解成果
为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和确保矛盾纠纷不再“反弹”,稍峪派出所持续强化案件回访机制,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主动向后延伸,加强警民沟通,巩固调解工作成效。定期对调解成功案件进行回访,督促责任方如约履行协议,巩固调解成果,确保矛盾纠纷案结事了。利用法治宣传进村社、基础信息采集维护、上门办证送证等契机,组织民警开展常态化入户走访,通过典型案例、法治宣讲、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引导群众依法维护权益,有效减少各类矛盾纠纷发生。
今年以来,稍峪派出所持续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与“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有机结合,共调处矛盾纠纷56起,调处率达97.01%,调处回访率达100%,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 治 通讯员 马高强)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