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常转账记录揭开“金融黑洞”
——兰州公安发起全国集群战役端掉一涉案20亿元地下钱庄网络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瑞军
近日,在深入开展打击地下钱庄“歼击23”专项行动中,兰州市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一起以“对敲”方式买卖外汇非法经营案件。鉴于此案涉及山东、广东、黑龙江、江西、福建等14个省市,兰州公安局同时发起全国集群战役,与兄弟省市紧密协同,一举端掉一个涉案达20亿元、涉及人员2500余人的“地下钱庄”网络。
精心伪装 “地下金融”暗流涌动
今年5月,兰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在海量线索抽丝剥茧中,对一条不起眼的转账线索引起了警觉,经过分析研判,“异常转账记录”背后极有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们在线索梳理时发现了这条异常转账记录,转账手法特别像‘对敲型’地下钱庄。对此,支队立即抽调精干警力,加大了对该线索的深挖力度。”兰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王学农说。
据王学农介绍,“对敲型”地下钱庄又称“对冲型”地下钱庄,不法分子从事跨境资金汇兑活动,与境外人员相勾结,协助他人进行跨境汇款交易及非法购兑外汇活动。为了更好地隐蔽犯罪、逃避侦查,不法分子大多数采用境内交割人民币、境外交割外币,资金形式上不跨境的汇兑方式,实现资金实质上兑换和跨境转移。如当境内客户需要资金出境时,将境内人民币转账至地下钱庄指定的境内账户;地下钱庄在境内收到人民币之后,通知其境外组织将相应的外币划至境内客户指定的境外账户,反之亦然。为了查清线索背后可能隐藏的“金融黑洞”,兰州市公安局当即成立“5·23”专案组,对案件开展全面细致的调查和侦破工作。
抽丝剥茧 “智力博弈”拨开迷雾
侦查初期,民警通过研判发现转账账户很多,多次按图索骥,但每次查到的源头账户都不是要找的目标账户。民警迅速调整侦查思路,将纷繁的线索搜集起来建立拓扑模型图,把所有资金流的承接点通过拓扑线连接起来,寻找线最多的交汇点,通过交汇点账户碰撞研判,最终锁定一个关键账户:一赵姓男子银行账户。
为了不打草惊蛇,民警仔细摸排了户主赵某成交易过程、资金流及相关联的关系网后发现,赵某成很早就在香港设立汇款中心,以本人及亲属名义开设大量账户,长时间为客户进行跨境汇款兑汇,从中赚取差价和佣金。经进一步核实,他个人账户近期流水就达上千万元。
待时机成熟后,专案组决定收网。9月12日,民警在云南昆明官渡区抓获犯罪嫌疑人赵某成、马某才、马某明,现场查获多个网银、U盾以及各大银行储蓄卡、信用卡20余张、手机7部,随后冻结银行账户124个,扣押资金9000余万元。
“抓捕嫌疑人只是第一步,资金渠道、流程取证才是案件中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兰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四大队民警张易星一边翻看案卷一边介绍。
“在赵某各个资金平台查到,仅交易流水就多达20多万条,很多资金为了不被轻易追查到,被数十次拆分、合并,交易流水非常复杂,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碎片拼起来,形成一张完整的‘犯罪证据图’。”兰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四大队民警柳青云在一旁补充道。
案中有案 “集群战役”一网打尽
为一举端掉这个地下钱庄网络,兰州市公安局向公安部申请发起全国集群战役,同时专案组民警分成多个组,奔赴山东、广东、黑龙江等多个省市开展调查取证。
在省内外,专案组民警协助广东广州、云南昆明、山东烟台、吉林辽源、甘肃白银等地警方查获涉及骗取出口退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非法经营、虚开增值税发票等多名犯罪嫌疑人,彻底破获牵涉“5·23非法经营案”中的其他“案中案”。
经初步讯问,此案主要嫌疑人赵某成对自己实施非法经营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其他涉案人员因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已移交外汇管理部门作进一步处理。
“近年来,内地地下钱庄从个体、家族经营,发展到公司化、集团化,从最初集中于沿海地区,蔓延到西部内陆省份,经营网络覆盖全国乃至国外。对此,兰州公安经侦部门积极构建‘网上网下一体、信息资源共享、警种合成协同、社会力量协防’的立体打击模式,对地下钱庄及其他涉众经济犯罪全力打链条、端网络。”兰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金江海说。
相关链接
地下钱庄,是以非法获利为目的,擅自从事买卖外汇、跨境汇款、办理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等非法金融活动的组织,是臭名昭著的“金融黑洞”,它不仅直接影响合法金融机构正常业务开展,严重扰乱我国金融和外汇管理秩序、威胁国家金融安全,更是走私、贩毒、网络赌博、贪污腐败等严重犯罪活动清洗赃款的重要通道和转移赃款的工具。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