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康县公安局豆坝派出所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创建“枫桥式派出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体民辅警从“四件小事”(一个电话、一句答复、一件小事、一个背包)做起,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便民利民新举措,全面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水平。
一个电话暖民心
“关警官,我们村有一位老人,身份证丢了,能不能快速补办一个,他们急用。”“好的,特事特办,我们带上资料和相机,马上过来”“刘警官,亲戚在外地打工,要开一个无犯罪证明,我能代办吗?”“直接在网上办,让他加一下我微信,我来指导他,几分钟就能办好。”
豆坝派出所民辅警在接到群众咨询电话时,无论是咨询户籍业务还是咨询其他业务,始终对群众咨询的业务耐心认真解答,对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业务积极提供帮助,努力做到“一句话,暖人心。”
一句答复更高效
“那边有水、有椅子,累了就休息会儿,大家都别着急,今天逢集,人有点多,中午我就不下班了,你们放心,一定给每个人都办好。”面对挤满了大厅等待办证群众,豆坝派出所户籍民警刘丹始终保持良好的态度。“多亏了这位警察的提醒,让我一次就带齐了所有的材料,要不又得多跑一趟!”群众张阿姨说。
在接待办事群众时,民警认真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尤其户籍民警,在答复相关业务咨询时,努力做到态度和蔼热情,语言文明,对群众要求办理的事项,做到答复准确、高效;对群众的咨询,有问必答,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坚决杜绝出现业务不熟、态度生冷等差评。
一件小事更便民
始终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不会因为小而不为,而是真心诚意、竭尽全力认真对待和处理好群众的每一项“小事”,严格落实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便民利民措施,能当场办结的事项,必定当场处理,绝不拖延;对于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耐心说明原因,做好解释,不以任何理由推诿,尤其户籍民警全面落实好“容缺办”“错时办”“预约办”等便民利民措施。
一个背包心贴心
“谢谢呀,你们太费心了,不但上门为我办理了身份证,办好又及时送来,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李大爷接过民警送来的身份证感激地说。
豆坝派出所持续坚持“背包警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网上背包”的职能作用,不断拓展“免跑”群体服务圈,将“背包警务”服务群众便捷措施做得更实、更细,将“背包警务”连接“警心”与“民心”的纽带作用发挥得更牢固、更久远。(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通讯员 饶剑)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