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主防效能 绘就平安画卷
——泾川公安全力夯实矛盾纠纷主防阵地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张小锋
今年以来,泾川县公安局紧紧围绕省市县部署要求,深化“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实战化职能体系改革,聚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防范”关键环节,持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着力解决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难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治理重点消除盲点
泾川县公安局按照“一人一策、一人一档”要求,落实属地派出所警力上门见面谈话、判定等级、风险研判,做到风险提前预警、信息提前掌握、动态提前知悉,最大限度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苗头。组织警力深入村社(社区),针对邻里、劳资、征地拆迁等纠纷,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滚动排查,主动倾听民声、收集民意、体察民情,第一时间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矛盾纠纷发展趋势进行预估,综合研判、因情施策,确保将矛盾纠纷发现在初始、控制在基层。
多措并举化风险全力以赴保民生
泾川县公安局持续将矛盾纠纷调解触角向村社延伸,建立由辖区派出所、辖区行政村、自然村三级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发动社区民警、社区村居老党员、志愿者、治安积极分子,点对点、面对面源头化解矛盾,严防矛盾升级转型。坚持“打防管控宣调”一体化工作模式,依托风险防控“四项机制”、信访联席会议等平台载体,加强与司法、信访、民政等部门的协作配合,畅通矛盾纠纷引导、移交、处置渠道,通过运行联调联动制度,提前介入,掌握工作主动权。同时,充分发挥民警、“义警”和治安户长牵头,每月组织辖区自然村群众召开治安联防会议,把日常产生的磕磕绊绊摆上桌面,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亲情等方式,因人施策、因情施策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实现案结事了。
做实服务延伸“派出所主防”作用
泾川县公安局立足“市县局主战、派出所主防”实战化职能体系改革,以创建“枫桥式派出所”为契机,进一步明确派出所主防职能,对各类风险隐患做到“处置在早,化解在小”,做细做实社会防控屏障,切实增强整体防控质效。全面推进“365天×24小时”全天候便民服务,将办事窗口延伸到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针对行动不便、交通困难的群众,提供预约、上门办理等服务,让真正有困难群众在自己家中就能解决问题。
同时,建立“一企一警”机制,组织乡(村)警定期“上门问诊”,搭建警企“连心桥”,深入辖区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开展安全培训和法治宣传,指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快调快处涉企纠纷,解决好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