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公安打造平安建设品牌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3-08-28 09:54:03     来源:法治甘肃网

“摩托警务”助力基层警务效能提升

——灵台公安打造平安建设品牌工作纪实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通讯员 赵江宏

  “马警官、马警官,咨询个事。”8月16日,灵台县公安局西屯镇派出所民警马小明下班路上,碰到村民咨询户籍迁移问题,马小明向其介绍了“跨省通办”业务,并叮嘱准备好相关材料,“摩托警务”将上门为其办理。

微信截图_20230828095533

  西囤派出所“摩托警务”真正实现了近距离接触群众、服务群众。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赵江宏 摄(8月16日)

  今年以来,灵台县公安局大力推进派出所工作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接地气、见实效的警务模式,倾力打造“摩托警务”品牌,推出“摩托警务”新模式。在新模式下,干警不再被动坐在警务室等群众,而是将工作阵地前移,到群众身边找业务;百姓则在家等民警,业务办理不用出门。

  村社距离较远、警务区线长、面广,对此,灵台县公安局根据西屯派出所辖区实际情况,推出符合本土特色的基层警务模式——“摩托警务”。

  年初,县公安局向西屯派出所一次性配齐了6辆崭新的警用摩托车,社区民警人手一辆警务用车,真正实现了一警多能、一车多用的警务模式。

  “南家的牛啃了北家的麦子,东家的鸡啄了西家的菜……基层派出所时常会接到类似的报警求助,调解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可谓是家常便饭,如今‘摩托警务’的推行可以做到就近处警、快速处警,大大节约了警力资源,提高了处警效率。”马小明告诉记者。

  基层派出所时常会接到类似的报警求助,调解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可谓是家常便饭。7月26日,辖区村民小三轮不慎与李先生驾驶的车辆发生剐蹭,双方发生纠纷,在接到求助电话后,值班民警立即驾驶警务摩托车赶到事故现场,为双方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摩托警务”也因出警方便,反应速度快、能够到达警车到不了的地方,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摩托警务”新工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摩托车适应性强,反应迅速的优势,利于民警走村入户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全方位搜集、掌握辖区动态、情报信息,及时排摸掌握化解辖区隐性矛盾纠纷,不断健全案件快打快反应机制,完善案件快打侦办程序,真正做到打早打小,防范在萌芽状态,维护辖区安全稳定。

  各类宣传资料、便民联系卡、派出所问卷调查、国家反诈中心APP二维码、人员信息采集表、户籍办理材料表、矛盾纠纷排查表、记录本、户口本、维修工具……这些都是西屯派出所“摩托警务”车载储物箱里的“家当”。

  “‘摩托警务’运行以来,社区民警进村入户、服务群众,开展基础信息采集、普法宣传、矛盾纠纷排摸、交通安全劝导、定期回访的同时,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群众的纠纷在家门口就解决了,提高了见警率,震慑了犯罪分子,发案率降下来了,我们的工作很有底气,老百姓的心里也很踏实。”西屯派出所所长朱振瑞介绍道。

  “自派出所推行‘摩托警务’以来,村民的部分纠纷通过‘摩托警务室’就化解了,真正实现了矛盾纠纷不出村、不上交。”西屯镇白草坡村党支部副书记王会民说。

  “摩托警务”只是灵台公安打造“主动警务”,全力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的一个缩影,真正实现了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

  “摩托警务”也成了民警走村入户、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民警走访到哪里,警用摩托车就停放在哪里,警务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服务民生更贴心更暖心的同时,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迈出坚实的步伐,驶向了基层警务“新赛道”,打造了平安建设“新样板”。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