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

发布时间:2023-07-17 09:28:58     来源:法治甘肃网

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

让你心动的境外“高薪工作”极有可能是诈骗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瑞军)随着国内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的力度不断提高,不法分子也开始使用“升级版”骗术。现如今,一些境外不法分子通过短视频平台大量发布境外炫富短视频,以吸引一些网友评论、私聊,一旦有人透露出羡慕或想“求职赚钱”的意愿,便会有人立即私下联系,使用话术虚假宣传境外务工“环境好”“来钱快”,多方位展开诱骗,从而招揽受害人上当出境。7月15日,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提醒广大市民群众注意防范“高薪出国务工”类诈骗,所谓的“高薪高酬”表象背后,极有可能是“黑中介”“假分司”,亦或是走上电信网络诈骗的违法犯罪道路。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收获都是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妄想捷径致富最终都是一场空。

  案例一:

  2020年,王某在刷短视频时,看到有人大量发布自己在境外旅游、消费、娱乐的视频,王某关注后发现对方似乎在境外务工,通过自己的努力买到了豪车、别墅。随后,王某将自己也想出国赚钱的想法私信给了对方。几天后,该视频作者“贴心”回复,称其在国外从事自媒体运营工作,建立了成熟的“团队”。在聊天过程中,对方一直向王某发送“团队”在高档场所消费、购买奢侈品等物品的照片,并“真诚”招揽其加入“团队”一起创业。在对方的诱骗下,王某购买了出境机票,并被对方从机场专车接至指定“工作”地点。王某到达后才发现,有不少人和自己一样被骗至此地。在人身自由被控制的情况下,王某不得已从事电信网络诈骗并诱骗更多人出境从事电信网络诈骗。后经公安机关工作,在多部门合力协作下,2023年王某终于被解救回国。

  案例二:

  张某在网络上认识一男子后发展成“男女朋友”关系,对方称张某可凭形象气质到其所在的“跨境旅游公司”从事旅游主播,薪资待遇丰厚。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张某,便购买了出境机票,到达机场后被对方专车接至犯罪窝点,并被对方没收手机、限制人身自由。对方要求张某每天冒充电话购物“客服”,以物品质检不合格为由进行退费诈骗,其间张某多次试图逃跑,均被对方抓回。最终,在公安机关以及多部门的协作下,张某于近日被解救回国。

  警方提示:境外并没有像招聘广告中所描述的遍地黄金,一旦被骗出境,人身安全及个人资产都将受到巨大威胁。不少受害者家庭也可能因着急救人,会陷入新一轮的诈骗陷阱。日常生活中,广大市民群众可以向急于求职的亲友宣传反诈知识,提高反诈意识。如有亲友被骗,请立即拨打反诈专线96110,向警方报案寻求帮助。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