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一村一警”向“一村一警一辅”延伸的永昌实践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见习记者 鲜晓苏 通讯员 赵中伟
今年以来,永昌县公安局持续深化基础警务改革,在深入贯彻“一村一警”包村联系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将“一村一警”向“一村一警一辅”延伸,做实做细农村警务工作,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数明显下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成效显著。
积极主动化解 打造联动格局
“小王,你们来了啊,上次的事情要不是你们及时出面,估计现在我还在跟我家老三‘臭’着呢。”六坝派出所民警王震刚到辖区村委会,村民李某便热情地打起了招呼。原来,李某因土地租金问题跟自家老三产生纠纷,双方为此吵得不可开交,所幸辖区民警和义警及时赶到,在民警的调解建议下,双方同意各分一半租金,兄弟二人再次重归于好。
永昌县公安局积极打造警民联系“连心桥”,结合当地实际,在落实“一村一警”的基础上,选聘具有群众基础、德才兼备的辖区群众担任“义警”,常态化开展日常警务工作,和群众打成片,积极主动摸排各类矛盾纠纷和违法犯罪线索,实现了“村村有警、天天见警”的目标。同时,结合“村警”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联合村干部、社长“调解入村”“调解入户”,采取“现场调”“随手调”的方式,精准、高效、快捷地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拓展田间警务 用心排忧解难
“平时我们都在乡里,也不知道电信网络诈骗是啥样的,幸亏前几天在地上干活时,你们过来宣传讲解过了,要不然这次我肯定被骗了。”村民张某对民警日前其遭受电信网络诈骗时的及时劝阻连连致谢。
永昌县公安局全面落实“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实战化职能体系,以深化社区警务为路径,驻村民辅警深入田间地头,“点对点”“面对面”开展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呈现了一道“田间警务”的靓丽风景,及时劝阻群众200余人,受宣传群众1万余人次,牢牢守住群众“钱袋子”。
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做到“服务群众不缺位”。立足基层警务工作落脚点,结合掌握的辖区群众实际情况,主动帮助群众“上门办证”,并对法律政策答疑解惑、积极开展困难群众帮扶,进一步融洽了警民关系,打牢了基层警务工作基础,今年以来,累计服务群众500余人次,切实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韩小月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