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群众身边的“小事”
——张家川城关派出所实现“一村一辅警”创新警务模式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社区民辅警的脚步踏遍每一个社区和村庄,他们集中精力办好群众身边的“小事”“难事”,绘出了一道亮丽的“警民共治”的风景线。
今年以来,张家川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实现一村一辅警全面覆盖,开启了群防群治的新篇章。同时,创新开展“四个主动,四个预防”警务新模式,不断获得群众的认可。
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马超是堡山警务区辅警,在长期的工作中,成为了村民们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警官”。
“‘一村一辅警’工作是充满了琐碎的日常。”马超说。整日在村里忙碌着,开展走访工作时都会把当天了解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尽管群众反映的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马超总是耐心倾听、想方设法去帮助解决。
3月10日,马超在堡山村走访时,村民马某向马超寻求帮助。马某告诉马超,她的户口和其丈夫的哥哥家在一起,丈夫已于4年前病逝,留下她和6岁的儿子,因生活困难,镇政府已为其落实了低保、惠民扶贫政策,但户主不是她本人,在后期领取及享受帮扶政策时多有不便,寻求驻村辅警的帮助。考虑到马某的实际困难后,马超立即对马某的情况进行走访核实,后将情况反馈至派出所户籍室,为马某办理了分户,解决了马某的后顾之忧。
矛盾纠纷的“调解器”
5月15日,园树村辅警杨淑贤接到园树村群众反映,有人发生矛盾纠纷。接到电话后杨淑贤联合民警立即赶到现场,看到五六人情绪激动,现场氛围紧张。
为避免发生冲突,杨淑贤让他们到村委会办公室协商解决。经了解,这几人本是一家人, 因赡养老人问题发生口角,引发矛盾。虽是一家人,但如果不从根本上化解矛盾,杨淑贤担心以后还会出现更棘手的矛盾。
杨淑贤于是联合村干部,花费整整一天时间苦口婆心对几人进行沟通调解,通过讲法律、摆事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达成了双方满意的调解。
据了解,城关派出所已实现“一村一辅警”100%覆盖。民辅警扎根在农村、在社区,一次又一次地用实际行动去帮助群众、解决群众困难,和群众打成了一片。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