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公安创新惠民利民便民工作举措

发布时间:2023-06-08 14:51:19     来源:法治甘肃网

“小服务”赢得群众“大满意”

——平凉公安创新惠民利民便民工作举措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小锋


  今年以来,平凉公安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贯穿到公安工作全过程,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主动作为、优化服务,推出户政业务办理系列便民利企措施,赢得人民群众“大满意”,真正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警种联动解民忧

  “没想到现在办理业务这么快,太感谢你们了。”6月2日,泾川县公安局飞云派出所为一名在国外出生婴幼儿办理了落户手续,得到群众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据悉,泾川籍居民在菲律宾务工期间,和菲律宾籍女子领取了结婚证,并生育一男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回国及时给孩子办理户口,户籍民警多方取证,在确保资料准确无误后快速办理落户手续。

  平凉公安户政部门立足窗口服务职能,以优化服务方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导向,积极推行“零门槛”落户政策,开通人才落户“绿色通道”,深入企业、学校和集中用工单位,引导专业人才、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实行户籍管理“贴心服务”,常态化开展预约、延时、错时、送证上门、上门办证等便民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引进人才落户130人,通过“绿色通道”为群众办理二代证160张,临时身份证46张,各类户籍业务420人次,出具临时身份证明62人次,提供便民服务550人次。

“跨省通办”解民困

  近日,崇信县公安局铜城派出所户籍民警收到一份从湖北广水寄来的“感谢铜城好干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锦旗。

  原来,在湖北安家生活多年的黄女士的户籍在崇信县铜城乡,给她本人的生活和孩子上学带来不便,户籍民警接到黄女士的咨询电话后,第一时间向其告知户口迁移政策和相关资料,并把办好的证件通过快递方式送达,黄女士专程从湖北寄来锦旗向户籍民警表示感谢。

  崇信县大力推进“跨省通办”,将“群众跑腿”变为“信息跑路”,群众办事由“多地、多窗、多次”向“一地、一窗、一次”转变,最大程度实行“线上快办”,深化“网上办”,实现线下“跑多次”到线上“零跑路”的转变,极大提高办事效率,把最大便利惠及广大群众。

  今年以来,平凉市“跨省通办”已办理户口迁入349人次,迁出1294人次,身份证771张,开具户籍类证明28人次。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办理户籍附项变更业务58人次,身份证丢失补领业务695人次,开具临时身份证明业务310人次。

优化服务解民难

  6月1日,一名考生家长急匆匆走进静宁县公安局界石铺派出所求助。原来,该考生的身份证不慎丢失,高考将至,家长、考生心急如焚,户籍民警得知消息,利用午休时间为其办理了身份证补办手续。

  今年以来,平凉市户籍窗口开通办理居民身份证“绿色通道”,采取即接即办、就近办、预约办、延时办等便民利民措施,为中、高考学生提供高效便捷办证服务,有效解决了中、高考学生临考前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满、证件损坏、丢失等办证用证需求,用最优服务解除后顾之忧,助力莘莘学子全身心备战冲刺中、高考。

  公安户籍窗口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平凉公安以真情纾民忧,用实干解民困,着力破解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着力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