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优化交通治安环境
——兰州公安着力打造公共交通领域矛盾调解“终点站”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瑞军 通讯员 贺舒僮
“真没想到,民警对我们的事情这么重视,这个解决方案我们很满意。”3个小时前还为解约一事争得面红耳赤的网约车行与司机,转而握手言和。类似这样“阴转晴”的场景,在兰州市公安局“公共交通领域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经常出现。
今年2月初,兰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切入口,将出租车管理大队部分办公区域改造为“公共交通领域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按矛盾纠纷“谁发生、谁认领、谁解决”的首办责任制原则,对全市公共交通类矛盾纠纷及时受理、现场调处化解。据统计,自该中心运行以来,共受理处理纠纷类、救助类警情1259起,其中企业处理非警务类警情63起,取得了明显质效。
多部门联动 “速解”劳动纠纷
“大家先安静一下,吵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咱们进调解室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有啥矛盾纠纷咱们依法化解。”近日,几名群众在兰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出租车管理大队门口发生争吵,值班民警赶忙将他们请进了调解室。
民警接待办事群众。兰州市公安局供图
原来,兰州某网约车行的部分司机认为车辆租赁费用过高,车行要求司机将车交回时,司机们拒不交车,双方因此产生纠纷。了解情况后,值班民警先安抚双方的情绪,又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针对此事进行调解。历经3个小时的调处,双方达成和解意见,司机同意将出租车交回车行并由车行处理退费问题。
“老百姓普遍对人民警察非常信赖,借助公安系统的平台,能够让矛盾双方减少误解,合理地表达自身诉求,顺利解决矛盾纠纷。”入驻调处服务中心的车行协会代表张军深有体会。
现如今,公安机关牵头,行业主管部门、律师事务所等多家单位联动开展公共交通领域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调处服务中心的运转越来越高效。
矛盾 “车下”解决 “小事”服务“大民生”
随机翻开调处服务中心的调解日志,因出租车计费、绕路等问题致使司机与乘客之间的纠纷占绝大部分,而这些纠纷看似是一桩桩鸡毛蒜皮的小事,但由于矛盾双方互不相识,处理不好容易滋生隐患。
民警在调解一起纠纷。兰州市公安局供图
今年4月6日,兰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出租车管理大队接到分局指挥中心指令:乘客沈某在乘坐网约车时,因司机操作不慎将其下嘴唇磕伤,双方产生争执,协商无果后报警。接到指令后,值班民警立即联系当事人前往调处服务中心针对此事展开调解。通过调取车内的视频,还原事故过程,厘清了双方的责任,并进行耐心调处化解。最终,当事人双方就医药费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
“在化解矛盾纠纷时,不能只是一味求和,要秉持合法、合情、合理的调解理念,站在矛盾双方的立场上寻找问题所在,才能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民警史林军在工作中逐渐总结出“实战经验”。
“调处服务中心作为智慧警务的体现,不仅有利于整合资源,而且能推动全市实现公共交通领域‘少发案、少伤痛、少投诉’的综合治理目标,助力公共交通治安环境、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发展。”兰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出租车管理大队大队长单龙昌介绍道。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