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嘉峪关市公安局大力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多举措、高频次掀起反诈宣传热潮,努力提高群众防骗意识和能力,坚决守护群众的钱袋子。
多方联动 织密反诈“防护网”
“多亏了警察同志,不然我的血汗钱就都被骗走了。”不久前,市民王先生遭遇不良征信诈骗,接警后,民警及时止付,挽损4万余元,王先生十分感激。
5月16日,嘉峪关公安民警在居民小区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
嘉峪关公安机关统筹推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与社区、学校、企业多频次互动,形成防诈防骗共振。民警通过入户宣传、开展培训、举办讲座等形式,引导群众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金钟罩”反诈小程序,面对面讲解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及危害。同时,通过在村委会、小区进出口放置高音喇叭等方式进行反诈宣传,织密反诈“防护网”。
创新举措 提高群众“免疫力”
“只要是叫你先交钱的,都不要信,都是诈骗……”近日,民警小刘在向社区居民介绍防骗知识时说,“网上贷款、刷单等都是骗人的,大家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
嘉峪关公安机关通过分析电诈案件发案数据,创新宣传模式,多途径开展电诈精准预防。结合“高发案、身边案”制作典型案例,在各社区(村)群、企业群等微信群有针对性地发布。制作反诈短视频,以情景剧的方式将诈骗手段精彩呈现,让群众“沉浸式”体验诈骗案件发生全过程,有效提升识诈、反诈能力。
多措并举 确保宣传“全覆盖”
“给您打电话,您一定要及时接听啊!我们系统显示您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转账之前请您一定再三确认!”民警老王语重心长地向电话另一边的群众解释道……
为确保宣传防范工作有的放矢,嘉峪关市各派出所对辖区内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进行梳理分析,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职业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与受害人座谈交流,了解其被骗经过和心理特点,针对企业会计、在校师生、家庭妇女等重点群体,编排有针对性的宣传资料,确保宣传“全覆盖”。(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苗丰俊 文/图)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