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瑞军)5月6日,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提醒广大群众注意防范虚假服务类、虚假采购类、冒充公检法类、网络婚恋类等四类诈骗。如果发现上当受骗,立即拨打96110反诈专线报警。
虚假服务类
近日,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岳女士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称和岳女士被同样方式诈骗,现找到一家“律师事务所”可以追回被骗钱财,并将岳女士拉入一“电诈受害者群”内。岳女士向“律师事务所”支付7000元服务费后,对方称钱已被骗子转到“某钱庄”,现需要岳女士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绑定银行卡,可通过系统漏洞拿回自己被骗钱财,岳女士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后,发现自己银行卡内的钱全部被转走。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警方提示:不要相信网上任何自称可以追回被骗钱款的任何渠道,谨防再次被骗。
虚假采购类
近日,任先生接到一自称是某职业学院后勤采购人员的电话,对方称现需采购石材,并需要配备指定乳胶漆。任先生通过对方提供的“供货商”渠道订货,并支付了全额货款。到约定的取货时间后,任先生发现自己被“供货商”拉黑,拨打之前采购电话也无人接听。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警方提示:诈骗分子冒充单位后勤工作人员以订餐、订货等诈骗理由,诱骗受害人垫付货款后则杳无音讯,接到类似电话切勿轻易转账。
冒充公检法类
近日,董先生接到自称是办案“民警”电话,称之前诈骗过董先生的团伙已经被抓获,现返还200万元涉案钱款,需要其提供银行账户。董先生提供个人账户后,对方告知董先生提供的银行账户有洗钱嫌疑,要求其将银行账户内的4万余元转到“安全账户”并接受调查,董先生转账后却联系不到对方。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警方提示:公检法等部门不会在网上或电话办案,不存在所谓“安全账户”,接到类似电话,可拨打96110进行咨询。
网络婚恋类
近日,王先生在网上认识一女网友并确定恋爱关系,该网友向王先生表明自己准备来当地与之结婚,随后以需要路费、住宿费等为由,多次诱骗王先生向其转账,一段时间后,该网友失去联系。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警方提示:网上恋爱容易被骗,请广大网友时刻谨记不要轻易给未见过面的人随意转账。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